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告诉了你养儿“什么不能做”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告诉了你养儿“什么不能做”

作者: 东风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4:34 被阅读26次

    阿德勒是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的心理学大师,他的首创的个体心理学在他的多部著作中体现。

    但它们除了阐释个体心理学体系之外,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禁忌的宝典。

    在生命开始的第五个年头,儿童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也就是遇事的应对方式,阿德勒称它为“生活方式”。

    此时,儿童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已经具有了深层和持久的概念。

    而这来源于儿童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儿童即便小,脑子里也会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我是这个样子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而这种理解,父母很大程度上并不了解。

    比如,一个小男孩有尿床问题,而且总是与母亲发生冲突。

    他最初的记忆是:“妈妈以为我走丢了,冲到街上大声叫我的名字,她吓坏了。但我从头到尾都躲在家里的碗橱里。”

    在这段记忆里,我们可以读出这样的意味:生命意味着通过制造麻烦来赢得关注。只有通过欺骗才能获得安全的保护。没有人关注我,可是我却能愚弄别人

    遗尿能够确保男孩始终处于担忧与关注的中心,而他的母亲则用自己的紧张和对他的焦虑,肯定了他对世界的这种理解。

    这个男孩早早得到了“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这样有关生命的印象,并且得出了结论说,只有别人因他的行为而不安时,他自己才是安全的。

    理解了儿童对生命意义和世界的理解,也就可以很自然地明白他们的问题行为了。所以,不是错误的行为,而是错误的理解,这才是根源。

    阿德勒提到了三种教养方式,会造成儿童对自己和世界的错误理解。

    第一,过分关注残疾儿童的身体疾病。

    对于生理有缺陷的儿童,没有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别人,使得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痛苦无法自拔,这样的儿童会非常自我中心,而完全考虑不到他人的感受,也无法与他人合作。

    目前来讲,由于家长大多会着急孩子的身体疾病,大部分身有残疾或患有内分泌类疾病的孩子,都没能得到正确的培养。他们的困境无人了解,大多数人都滑入了自我中心的深渊。

    第二, 溺爱。

    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意愿就是金科玉律,一定要得到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第一”,被视作最重要的人物,可以予取予求。

    只要坚持这样的生命意义,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就都会是错误的。在犯罪心理学里,你可以发现很多罪犯都有这样的童年背景,比如,当年震惊时尚界的“范思哲之死”的凶手库安南,从小就被他父亲特殊优待,睡主卧、上贵族学校,高中就有了汽车和信用卡。

    第三,忽视。

    这样的儿童无从得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所构建出的生命意义中完全没有这类积极的因素。因此也就很容易理解,当遭遇生命中的难题时,他们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冷漠的,毫无友善可言,而且还会一直这样冷漠无情下去。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意识到,只要做出有益于他人的努力就可以为自身赢得喜爱与尊重。

    因此,他们只能就这样抱着对他人的怀疑生活,甚至无法相信自己。同意,在犯罪心理学中,残忍的杀人凶手很多都有这种背景。比如,当年真的是震惊中外的“碎尸杀人案”,残忍杀死中国人林俊的加拿大凶手Magnotta,从小被父母忽视和虐待。

    儿童教育可以做的事情也许很多,甚至可以说多到数不胜数,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家长要时刻警惕的,无论是溺爱或是忽视,还是对残疾儿童的过分担心其身体,都会对它们的心灵成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可怕的更在于,这种影响是很难逆转的,你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很多困难。

    参考:

    自性文丛·性格的塑造【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刘乐群

    自性文丛·理解生命【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张俊贤

    自性文丛·超越自卑【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墨晔

    自性文丛·洞察人性【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罗鸿幸、王心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告诉了你养儿“什么不能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tq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