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平天国》1

《太平天国》1

作者: Mimosa雅禧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09:05 被阅读0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南定百越,派几十万大军进军岭南,修灵渠,灭蛮族,由此把汉族的文明之花散播于五岭以南。

    其后,每逢中原战乱,朝代更迭,就有大批民众扶家携口南迁,由黄河流域到江淮流域,由江淮再迁至赣闽粤的广大山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打打杀杀,最终形成了一个“客家”群体。

    客家人一直保留着浓郁的中原文化传统,客家话仍旧保留了许多古汉语,

      客家人传统守礼重义,好学讲理,耐劳耐苦,确实具有中国古代河洛精神的遗风。

    由于清军入关后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大批广东、福建地区的客家人西迁至广西,

    洪秀全、洪仁玕、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赖文光、黄文金、曾天养、李秀成、陈玉成等,也都是客家人。曾国藩是湖南的客家人,

      金田起义前,在广西一直存在大规模的武装械斗,从广东迁入广西的讲客家话和广府话的人,与久居广西的土著居民,多次械斗,

      “来土之争”绝非民族之争,因为壮族、瑶族并无鲜明立场,

      道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大批广东、福建、湖南游民进入广西,造成了地少人多,官府有时又暗中怂恿当地土著与游民争田,故而梁子越结越深。

      为争一口井、一块田、一个媳妇,整村整村的人互相持械仇杀,一打便经年累月,你杀光我半村人,我再杀光你一村人,还把对方的孩子抢走卖掉;把房屋付之一炬,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这种大规模的仇杀之中。

      整个贵县地区爆发了上万人大规模械斗,双方互杀四十余天,导致尸横遍野,瘟疫肆虐。“来土之争”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金田起义”爆发了,起事之初,根本不是洪秀全等人要打“江山”,完全是应大部分落难的、无家可归的客家人之请,准备武装迁徙,“来土之争”才是“金田起义”之最直接的原因

        “来土之争”中失利的客家人群,携家而来,奔向金田村,加上大黄江巡检带了几十官兵入山敲诈会众,更使得群情激愤。

    韦昌辉一家本身就是金田富户,他一大家子人昼夜忙活,雇了不少人在家铸造武器,韦府也成为洪秀全的指挥中心。

    贵县人石达开率一千多生力军到达,陆川的赖九自玉林率众来投;博白会众和象州会众来投……

    广东信宜的凌十八所率拜上帝会徒众倒霉,他带了数百人自信宜出发,但中途贪攻城池,攻玉林、博白等县城不果,失败后想掉头回广东,最终在罗定被清军全歼(凌十八及其数百随从全是客家人)

    。。。。。。。。。

    在洪秀全天王府,霸占的嫔妃侍女达一千多人,后宫有正式名号的嫔妃为88人,而同时代的帝王咸丰,仅仅是十八个嫔妃,

    洪秀全对嫔妃的残忍、暴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说洪宣娇又称为“萧王娘”,是萧朝贵之妻,杨秀清的妹妹或者堂妹。

    “天京事变”之时。洪秀全唆使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借刀杀人后,他又要杀韦昌辉给石达开消气。

    这位“北王”气急,领部下欲攻入“天王府”,负责守卫的千余客家妇女舍生忘死,抡刀捉枪冲杀,誓死保卫洪秀全,最终迫使韦昌辉及其手下遁走。

    天王宫中没有太监,洪秀全曾经让手下在南京精挑细选了80个十岁以下的俊俏男童,想用于后宫内充当宦者役使。

    但是,阉割是件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八十个孩子死了七十七个,剩下三个活的还成了废人,

    仅从清朝当时人所写笔记中,摘取太平天国三个有关妇女的记述,

    其一,赵碧娘。良家好女子,年仅十五六岁,神姿秀美。太平军攻略江南时掳入军中。她被掳时,三日不食,之后,她被选入女匠绣馆,暗中衬以污秽之布,希望以厌胜之法咒死对方。

    被人向东王杨秀清告发。杨秀清准备转天“点天灯”示众。赵碧娘半夜苏醒,趁人不备,自缢于树,以免惨遭焚刑。

    东王大怒,遂杀其同馆女工数十人以泄愤。

    其二,傅善祥。金陵人,自幼习学文史。太平军陷江宁,掳入军中,一直在东王宫中掌文书。

    傅善祥貌美得东王宠,恃宠而骄,批阅文牍,屡骂诸首领猪狗不如。东王杨秀清大怒。即以傅善祥吸食黄烟为罪,逮之枷于女馆示众。

    情急之下,傅善祥亲笔作书于东王,备极哀怜。东王怜之,遂释其罪。傅善祥得间逃去。东王派人大索,不得。

    其三,朱九妹。自傅善祥逃去,东王府中无人合意主掌文书。有湖北女朱九妹,年十九,慧艳能文,为太平军一女百长所庇。

    东王怒,命兵士杖之,九妹浑身鲜血,昏绝于地。东王下令,将女百长挖目割乳,剖心枭首,

    朱九妹被拘于东王府月余,创伤稍平,暗中结纳一王娘,将以砒霜毒杀东王。谋泄,朱九妹惨遭“点天灯”之刑,同时被杀者九人。

    天京事变,两个月内四处搜杀杨秀清族人等,共计两万多人,可谓斩尽杀绝。

    杨秀清被杀后,尸体仍被洪秀全下诏分尸,然后投入大铁锅煮成肉糜,集合众将士来啖此“大奸贼”。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见天王、北王滥杀这么多人,责斥韦昌辉。韦昌辉告之洪秀全,深宫中的天王又大动杀心。

    幸亏石达开并非愚忠之人,见形势不妙,入城仅仅数小时,便率手下由小南门斩门而逃。

    在洪天王授意下,韦昌辉残杀了石达开全家,派一万多人出城追杀石达开。

    石达开在军中威望很高,武昌的洪山军闻调而动,约四万人齐集石达开手下,声言要回城杀讨韦昌辉。

    老奸巨猾的洪秀全心中着实害怕石达开的精兵良将,他把自己伪装成不知情的大好人。韦昌辉深知自己被洪秀全利用,

    洪秀全忽然变脸,下诏诛杀韦昌辉,气急败坏的韦昌辉两眼冒火,率手下三千人扑向天王府。

    天王府的府墙比当时南京城墙还要厚坚,天王府中的客家女兵突显神威,这些被洗过脑的妇女们,为了誓死捍卫伟大的天王,在被围攻的第二天,大开天王府,持枪举刀主动冲杀。

    韦昌辉及其手下不知所措,惊溃而去,洪秀全亲自布置,严令在城内各街设栅,派军围攻北王府。

    韦昌辉仅率两三从人偷溜出来,想从内桥栅口逃往城外。其间,恰好遇上巡逻队,北王答不出口令,被人当场抓获,

    洪秀全立刻下令把北王“五马分尸”,又派人逮捕了率兵追击石达开的燕王秦日纲,斩首示众。

    洪秀全把二人首级装匣,派人送至石达开军中。于是,石达开回到了天京。洪秀全见石达开,放声大哭,泣诉自己被韦昌辉“挟持”的委屈,显得特别无辜。

    石达开信以为真,泪如雨下,太平天国上层十分讳忌内讧,不敢对外宣布杨秀清是篡权被诛,

    “天京事变”,自己人杀自己人,对于“太平天国”来讲,贻祸无穷。

    第一,两万人左右的太平军中坚被杀,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一路从广西走来的,劳苦功高,久经考验,是那种三千顶十万的人才。

    第二,如果“天京事变”没有发生,太平军挟破“江南大营”之胜势,大可攻下苏锡常富庶地区,还很可能一举击溃正在成长中的湘军。

    第三,“天京事变”直接导致了军事重镇武昌的失守。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腐化堕落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生活腐化,自相残杀,坐失重镇,“太平天国”一下子由盛而衰。这还不算完,紧接下来的石达开“出走”,又给了太平军一次致命的打击。

    追思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当时他为什么会身陷绝境最终被擒呢?是运气,是决策失误,是诅咒,还是地理因素?

    石达开的先祖是广东兴宁县,至其高曾祖那一辈,迁至广西,石达开应该是“富农”出身。

    客家人十分勤快,即使家里有田有地吃穿不愁,石达开少年时仍旧四处贩卖生活用品以及牲畜来挣钱。他还暗中贩卖私盐,赚取银两贴补家用。

    洪秀全、冯云山1844年在贵县传道时,石达开年方十四岁,已经非常沉迷手中拜上帝会那些免费派发的教义书了,经常埋头苦读“教义”。

    太平军西征失利,石达开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特别是九江湖口一战大破湘军水师,使得曾国藩差点跳水自杀。

    屡战屡捷之下,石达开极大拓展了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占领区域,共有八府五十余县由太平军掌握。

    他精于谋略,有政治眼光,智在杨秀清之下,勇在萧朝贵之上,他只把“教义”当成一种政治手段,绝非盲从盲信。

    他能够因势利导,看人下菜碟,许多政治举措,大得地方民众之心,很少肆意杀戮。

    特别称道的是,在稳定当地秩序的同时,他还设置乡官,开科取士,依靠当地人进行有效管理。

    他广泛搜罗读书人,珍惜人才,把不少人保送到“天京”做官,即使俘获乡勇团练首领也推心置腹加以招降,大有游侠古义之风。

    杨秀清、韦昌辉被杀之后,洪秀全猜疑心加重,深恐石达开日后又会变成自己的对立面,

    金田“首义”七巨头,至今已经只剩下洪秀全、石达开二人,

    洪秀全两位王兄暴敛民财,逼迫百姓。城破后,洪仁发被杀,洪仁达被俘后遭凌迟处死。

    李秀成、陈玉成在外苦战,洪秀全在朝内更是任人唯亲,在把石达开架空的同时,洪秀全还下令石达开不准出城,类同软禁。

    见势不妙,恐怕自己被杀,石达开便于1857年5月底自天京南门遁逃,负气出走,逃往安庆,他已经同洪家兄弟撕破脸,想自己重新开创出一番新天地。

    1857年10月5日,石达开率军从安庆出发,经过建德进入江西,开始了他的不归之路。

    自1857年至1863年,石达开在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十二省进进出出,辗转游移两万多里,可见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中心志向。

    而他出走之时,却带走了湖北、江西、安徽等地一直忠于他的几十万精兵良将。这使得太平天国在这三省的大部分州县很快就丢失大半,退缩于天京周围求保。

    行走途中,石达开多次杀掉欲走还天京的将领,说明他去志极坚,不可挽回。

    如果他抛开洪秀全的这面旗,其手下主要将领就只能死心塌地跟他干,日后也不会在他走背运时反咬他一口,

    “既非叛逆,又非忠顺,不君不臣,不分不合,亦可谓奇怪至极,而求之古今中外历史中,殆无与伦比者。”

    负气出走后,手下虽有数十万大军,但节节遇败,连曾国藩都幸灾乐祸,

    石达开只得在1859年夏绕道进入广西。攻桂林,不克。进攻百色失利,被清军杀掉近十万人。

    大败之下,石达开军中诸将自相残杀。一路之上,这些人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最终仍有数万人在江西与李秀成会合。

    众叛亲离之下,石达开心灰意冷,休整几个月后,携残兵复攻湖南,丧失斗志的石达开再无心约束部伍,其手下四处劫掠杀人,居民被杀数十万人,

    想抢渡大渡河后继续行进。在贵州乌江渡口时,石达开其实已经有某种不祥的预感,他作诗道:

    垂翅无依鸟倦飞,乌江渡口夕阳微。穷途纵有英雄泪,空向西风几度挥。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军来到紫打地(今四川安顺场)。如果当天渡河,太平军应该有很大机会可以逃出去。

    结果,石达开有一位妾当晚为他生下一子,高兴之余,他下令部队在河边休整,庆祝三天。

    这真是错过机缘,第二天一大早,大渡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任谁也难以逾渡。

    此外,当地忠于清政府的土司王应元把席子裹成筒状,用墨水染黑,沿河边摆放数百个,其中只有几个真炮,轰轰放了几响,这使得石达开觉得王应元火力强大,更不敢冒险渡河。

    此时,后退之路,复被邛部土司岭丞恩用巨石大木塞住。盛怒之下,石达开下令斩杀为大军带路的二百多彝族人(有称是苗族人),然后想伺机杀出。

    逡巡之中,清军骆秉章部已经把太平军团团包围。进退不得,石达开只得冒死突围,石达开部越杀越少,最终,剩下的数千人被围于老鸦漩。

    由于当地彝民恨石达开杀部族之人,在诸要隘路口拼死抵挡。弹尽粮绝之下,石达开先让其妻妾及子女数人投江自杀。

    然后,为了“舍命以全三军”,他先写信给骆秉章,赴清营与骆秉章“谈判”,其实,此行此举,与投降无二。

    石达开给四川总督骆秉章的书信,文采炫然,有为自己三军的乞怜,有对骆秉章的“奉承”,有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确有真情实意在其中

    绝路之军,哪里还有谈判的本钱。清军食言,夜间以火箭为号,将已经缴械的三千多太平军围杀净尽,一个不留。大渡河水,一时尽赤。

    清营之内,骆秉章,这个与洪秀全是老乡的广东花县出身的清朝高官,用广府话问石达开:“尔欲降乎?”

    石达开绝口不言降字。实际上,从他携带儿子而来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对清军还是抱有幻想,

    骆秉章把他和随从几个将领均押至闹市凌迟。按清律,其5岁幼子应15岁后方受凌迟,但不久就被毒死。

    临刑,石达开神色怡然,想其昔日在广西所作一诗,可以感受到这位大英雄一世雄豪的壮气:

    《经广西宜山白龙沿题壁》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1936年,四川军阀刘湘曾派工兵在安顺场松林河畔挖掘“石达开藏宝”,蒋介石得知风声,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及故宫古物保管委员会,共同电令四川省政府,严禁地方毁凿古迹文物和开挖“矿产”,刘湘只好作罢。

    20世纪80年代,也有专家实地考察安顺场的“翼王宝藏”,均无结果。

    “天京”又入穷蹙之境,秣陵关、大胜关失陷后,太平军龟缩城里,清军挖掘一条深宽大濠,有一百多里长,这条大濠巨蟒一样横缠于天京城,箍得太平军喘不过气来。

    江西方面,太平军形势也一片大坏。武昌失守后,清朝的湘军大将李续宾等人率军直杀九江。

    城垮后,清军挥刀杀入,与太平军展开血战。最终,近两万名太平军皆在城内战死。林启容本人在巷战中战死。

    事后,清军剖尸验腹,发现许多太平军腹内粒米皆无,全是野草和青菜。为此,胡林翼感叹。太平军的悍将悍兵有勇有谋,这些坚守的英雄,都是有骨气的铮铮铁汉!

    作为徽赣门户的九江坚城一失,太平军的重镇安庆暴露于外,岌岌可危。1857年,“出走”的石达开本人率大军正在安庆,但他对江西太平军节节败退的局势置之不理,自顾自率大军进入浙江往福建方向移动,

    以致瑞州、临江、抚州、吉安等战略要地皆为清军所克,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失败成为定局。

    洪秀全忙把两个哥哥削去王爵,派人送“义王”金牌于石达开营中,乞求他回援。石达开已经寒心,置之不理。

    失望之余,洪秀全只得提拔蒙得恩的同时,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升李秀成为“副掌率”,太平天国总算有了起色。

    大乱之时,洪秀全只有病急乱投医,压下个人好恶,把杨秀清族弟杨辅清(在福建)以及韦昌辉亲弟韦志俊(与陈玉成在一起)统统起用,

    浦口与三河的两次大胜,完全归功于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新锐统帅。二人出手不凡,给世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福兮祸兮。清军江南大营二次被击溃,统帅和春自杀,勇将张国梁战死,清廷似乎丧失了两根大栋梁。但是,正是和春之死,给予了曾国藩和湘军最佳的历史机会!

    肃顺绝对是个治国得力的干才。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日后叱咤风云的汉人高官,均由他竭力上荐才最终得以重用,

    李秀成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除上海外,苏南所有地区尽为太平军攻克。苏南不仅是赋税大区,又为数省咽喉要地,至此,这一广大地区每年近二百万石的漕米供应,再也抵达不了清朝统治的北方地区。

    而太平军方面,由于手中钱多粮多,可以从洋人手中购买大量新式武器,又可养大量新兵,所以,李秀成得以扩军充众,不断壮大力量。

    1861年底,李秀成率领二十多万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杭州,清朝浙江巡抚王有龄等,不是自杀就是被杀,布政使林福祥等人被活捉。

    坚守杭州的瑞昌这次再无好运,太平军利用人海战术,踩着叠尸攻城,终于攻陷杭州内城,瑞昌等将领自杀,几万满洲兵眷皆被屠戮一空。

    李秀成敬重巡抚王有龄的为人,厚殓其尸,给船十五只,白银三千两,释放其亲兵五百人,让他们船载王巡抚棺木回乡安葬。

    浙江广大地区的失守,意味着清朝每年一百多万石漕粮的断绝,先前江南大营存在时,浙江每年可供七十多万两饷银,所以,杭州等地一失,曾国藩大叹其穷,悲叫“东南饷源日涸”。

    宁波被太平军攻陷后,清廷更是紧张得要命,因为如此一来,太平军即可入海,北攻北京,南攻广州。李秀成、陈玉成大展拳脚之时,正是曾国藩等人窝心忧叹之日。

    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性情活泼,天性乐观,好饮葡萄酒,喜用刀叉吃西餐,是个随和的西化人物。

    历史上的人,所作所为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我们现代普通人的想象力。洪仁玕是洪秀全同高祖的族弟。

    洪秀全到广西去,小他九岁的洪仁玕因家人劝阻,未能成行,只能去清远一带教书谋生。

    金田起事前,洪秀全派人回家搬运自己的家族人员,洪仁玕在清远,也没有随同族人过去。等到清政府知道了洪秀全这个“逆首”的真名,自然到他老家抓人。

    洪仁玕这才感到害怕,四处躲藏之余,洪仁玕差点找个水塘“自裁”。1853年,他跑去香港,混入教堂给洋教士当中文教师。

    他在香港苦学英文,研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并在1859年在洋教士出钱资助下再次向南京进发。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进入“天京”,与洪秀全相会。

    当时,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万事忧心。洪天王见族弟洪仁玕远道而来,喜出望外,让他接过先前杨秀清那一套大权。

    洪仁玕到天京没多久就上呈《资政新篇》,当然,其中不少内容都是他先前在香港拟好,开篇就洋洋洒洒说“时”论“势”,应该顺应世界潮流。这个想法,与日后孙中山的完全一样

    洪仁玕的远大“理想”,与日后的“洋务派”不谋而合,《资政新篇》的颁布比日本“明治维新”早十年,比“戊戌变法”早四十年。

    但战争迫在眉睫,陈玉成、李秀成又从心理上瞧不起他这么一个“书呆子”,所以他的建议没有一条落到实处。

    洪仁玕由于精通英语,与好多洋教士关系密切。他还把美国教士罗孝全请到了天京。

    罗孝全觉得自己想在太平天国宗教上独掌大权的幻想落空,愤然出走,此后在媒体上大肆攻讦洪仁玕,加之一些请求遭拒,洋人们对洪仁玕的印象也一落千丈,纷纷认定他是狡猾的太平军谋士,

      由于援助安庆失败,洪秀全基本上不再信任洪仁玕。直到临死,托付无人,他才想起这位族弟,让他力扶幼主。

    从另一个角度讲,洪仁玕是条汉子,城破被俘后,坚贞不屈,还以“文天祥”自比,

    【】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太平军二次“西征”的失败与陈玉成之死

    1862年6月4日,河南刑场,近三千兵马团团围住,胜保怀搂一个绝色女子,半躺半坐在雕花床,满怀恶意地望着受刑人。

    即将受刑的男子二十五六岁,长身玉立,一头黑发散披,神色勃勃不屈,乃太平天国鼎鼎大名的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微微一笑:“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胜保鸦片瘾上来,鼻涕眼泪齐流,呵欠连连,怀中被吓得面无人色的美人,也令他欲火中起,这位绝色女子,正是陈玉成之妻。

    胜保见刽子手开始动手凌迟陈玉成,抵抗不了鸦片烟瘾,他摇晃起身,拎小鸡一样把身边美人掖起,临行时搁下一句话:“慢慢割这个逆贼,让他多受些苦!”

    行刑的两位士兵见胜大帅走远,又见监刑官朝他们使眼色,低声对身上已被割数十刀、血流遍体的陈玉成说了声:“英王好走!”然后,刽子手一刀直捅其心,给了这位英雄一个痛快死。

    自古英雄出少年,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父母早亡,出身贫苦。“金田起义”时,他年仅十四岁,与叔父陈承瑢参加了太平军,是绝对的“童子兵”。

    十二年中,陈玉成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力撑太平天国半壁江山的“英王”,

    陈玉成在韦昌辉之弟韦志俊手下做事。武昌围攻战中,十六七岁的小将陈玉成率五百多太平军攀城而上,奋勇先登,第一个杀上武昌城头,一下子就被升为“殿右三十检点”。

    九江战役中,他配合林启容苦守九江,牵制了湘军很大的军力,终于使得石达开在鄱阳湖全歼曾国藩水师。

    1856年,陈玉成与李秀成一起赴援镇江。陈玉成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乘飞舟在江上扬帆飞驶,冒着枪林弹雨,抵至镇江城中,把进攻计划尽告守将吴如孝。

    太平军最终内外夹击,成功解除了清军对镇江的包围。而后,陈玉成与李秀成等人联手,在攻破江北大营后,力克扬州,迫使清将拔枪抵胸自杀,江南大营也被太平军攻占,

    陈玉成率军猛追清帅向荣,并把他包围于丹阳城,向荣受不住如此打击和羞辱,上吊自杀。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征杀重任忽然落到陈玉成身上。

    陈玉成不负重望,与李秀成一起,在1858年秋天二破江北大营,打通了浦口与南京之间的交通线,攻克清军一直坚守的重镇六合。

    于1858年年底取得三河大捷,名扬海内,劳苦功高之下,陈玉成受封为“英王”。

    他第一爱读书的人,第二爱百姓,第三不好色。

    这位英王英勇不凡,在李秀成的协同下,率领太平军二破清军的江南大营,逼得清统帅和春服鸦片自杀。

    他治军有方,避实就虚、迂回包围、灵敏快速、声东击西以及“回马枪”等不同凡响的大手段。

    曾国藩等人对陈玉成深为畏惧,直言“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

    太平军两次不攻武昌,均是太平天国的“洋兄弟”从中做梗。陈玉成、李秀成最大的失招,在于他们盲信洋人。

    英国参赞巴夏礼在1861年3月亲至苏州见陈玉成,软中带硬地“劝说”太平军不要打武昌,因为英国在当地有很大的利益,

    巴夏礼向陈玉成散布假消息,说李秀成连江西都没进入,根本来不及与陈玉成部一起攻打武昌。

    陈玉成这么精明的人,却不知为何特别相信洋人。

    综观陈玉成一生,他对“太平天国”劳苦功高,但最后关键性的安庆保卫战中却失误多多。

    自安庆失守后,庐州失陷,无为州又为清军所攻占,运漕镇、东关镇、和州、西梁山、芜湖、秣陵关等地相继丢失,太平军完全丧失了安徽这一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税赋基地。

    加上当时李秀成只专心一意在苏浙经营,终于让曾国藩实现了他“欲拔本根,先剪枝叶”的目的。

    陈玉成之死,象征着太平天国回光返照期的结束。

    杀了陈玉成之后,胜保也没活多久。由于他在对待捻军的问题上与曾国藩、袁甲三等人意见不合,所以被调入陕西督办军务,与当时的“乱回”交战。

    胜保愤极,没有立即听调,清廷强令他往陕西就任。岂料,行进途中,先前由他招降的黑旗军宋景诗部,突然反叛,为了给自己遮羞,他就擅自抽调苗沛霖部入陕相助,

    胜保本来在慈禧清除肃顺的政变中出力极大,但慈禧渐渐看出胜保桀骜难驯,加之暗嫌他与恭亲王走得太近,便下旨把胜保逮至京城治罪,大抄其家。

    刑部审问,胜保不服,只承认“携妾随营”一项罪,而那位“妾”,正是陈玉成的美貌妻子。

    不久,苗沛霖又反,清廷把罪过全归于胜保,认定他“养痈遗患,挟制朝廷”,判处胜保死刑。

    最终,慈禧出面说“好话”,表示说毕竟胜保从前有战功,又是满洲贵人,甭杀头了,“赐”个自尽吧,胜大人只得悬梁自尽。

    【】天京陷落与李秀成的被俘

    李秀成约有三十五岁,眼大鼻直,面容方正,很有高贵、俊爽之气。

    安庆失守后的天京危局,太平天国大势不妙。西面有湘军咄咄逼人,东面有李鸿章淮军步步逼近。两面作战为兵家大忌。江南战场的主动权,一步步落入清政府手中。

    同治元年(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并进,包围天京。曾国藩率陆军扎营雨花台,彭玉麟率水师驶进河口,钳锁了天京城。

    洪仁玕在自述中讲得明白:“我军最重大之损失,乃是安庆落在清军之手。此城实为天京之锁钥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之手,即可为攻我军之基础。安庆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

    深居不出的洪秀全大惊,即刻严诏催逼李秀成来救。湘军来得如此之快,大出太平天国领导层之意料。

    天京受围多次,城内太平军“见惯不惊,似无恇惧之情”。大概已经处于麻木状态,

    如果太平军趁曾国荃一军立足未稳时里应外合对其施以痛击,全歼此敌不是什么难事。

    正在上海、松江前线的李秀成接诏,大吃一惊,决定准备多运粮草、弹药回天京,高垒固守,待清军日久懈怠疲困后再进行反包围。

    洪秀全闻讯大怒,怒斥李秀成不顾大局:“如不遵诏,国法难容!”

    李秀成率十三个王爷,一同赶往天京,号称六十万,实际兵力有三四十万之多,兵分三路,从苏州出发,过溧阳,下溧水,越秣陵关,直杀雨花台。

    连营数百,层层排排,兵密如豆,枪立如林,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把湘军夹在中间。

    但是,由于太平军回援速度不够快,湘军已经建筑了防御阵地,但攻城主力曾国荃部只有三万多在雨花台,曾贞干手下只有五千多人守大胜关、江东桥一带,彭玉麟水师不到一万,主要任务在于保护粮道不失。

    更糟糕的是,疫病流行,湘军病死近三分之一兵士,在雨花台真正能战者仅仅数千人而已。

    面对太平军如此优势兵力,曾国荃等人只能拼死一战。

    太平军使用人海战术,一批上去被杀,复派另一批人进攻,最终皆倒毙于湘军枪炮之下,进攻没有任何结果。

    情急之下,李秀成派出几千人的别动队杀入江心洲,企图断湘军粮道。湘军冒死筑垒,确保了粮道的顺畅。

    伤亡数万人,打了近十天,却战果皆无,李秀成心焦,集中洋枪洋炮,对雨花台的曾国荃部队展开交战以来最猛烈的攻势。

    太平军将士人人头顶门板木片,蛇行而进,冒枪林弹雨死冲湘军营垒,然而大多丧命于枪炮之下。未死的太平军把战友尸体推入濠沟,塞填草束,准备踏尸踩草冲过去。

    曾国荃左腮中弹,一脸鲜血,仍旧骑马在营垒中驰骋,指挥湘军,拼死顶住了太平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李秀成堂弟率三万大军自浙江赶至,上施枪炮,下挖地道,11月3日,李秀成用火药炸塌湘军两处营墙,排炮排枪箭弩齐发,太平军呐喊进攻。

    眼见数千太平军已经杀入营垒,湘军深知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一个扭头逃跑,而是全体呐喊迎上,

    最终,太平军势竭,湘军成功守住了大营和营垒。

    李秀成郁闷至极,想派人掘开江堤,水淹湘军粮道。曾国荃、彭玉麟早有准备,水陆配合,在双闸等要地设防,阻挡了太平军掘堤的企图。

    李秀成使出地道战、炸药战、轮番进攻战,均不果。大战46天后,李秀成只能下令撤围,率军自南门入天京。

    雨花台上,仍旧飘扬着清军的旗帜。细究此次雨花台大战,太平军在人数、兵器、地势等方面,均占绝对优势,失败的原因是将骄兵疲,惜命爱财,

    李秀成雨花台之败,与陈玉成之败差不多,败就败在“急于求成”四个字。如果他以优势兵力稳扎稳打,先断湘军粮道,一步一步清理外围战场,稳固推进,最后以优势兵力、人海战术死攻曾国荃,湘军不败也难。

    但他太过于急切,鲁莽用兵,上来就以人肉塞“绞肉机”,最后才想到断敌粮道,可惜为时已晚。

    李秀成等人在苏浙一带所统的数十万大军,大多数士兵从未真刀真枪打过硬仗和恶仗。

    过去几年,这些军队常常靠“避实就虚”取胜,真正遇见湘军这种不要命的对手,即使手里有洋枪洋炮,也没有殊死拼战的斗志。

    见天京之围未解,洪天王震怒,即刻削夺李秀成的爵位,诏令他带兵出城,进军长江北岸,以减轻天京受围的压力。

    苦涩之余,李秀成只得受命而行,太平军号称二十万大军,从九洑洲陆续过江,声言要杀向湖北,截扰清军粮道。

    其真正目的,在于“图解江宁(南京)之困,

    清军在长江北岸各处兵力空虚,假使太平军能成功攻进湖北,下游清军肯定要分军回援,安徽和西北的太平军可以遥应李秀成,彼时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不巧的是,安徽等地太平军民穷粮少,先前很少垦殖屯田,吃饭大成问题。而且清军在各城坚持深沟高垒政策,避战不出,再加上连日大雨,太平军士气低落,疾疫频生,缺粮断草。

      李秀成亲自提军北行后,在安徽以北基本没能攻城陷地。到了5月,见六安久攻不下,灰心之余,只得率军折往寿州。

    一路之上,连战带病,再加上清军袭击,太平军近十万人死亡,李秀成携仅剩的四五万人经九洑洲返回天京,面见洪天王商议对策。

      由此,想以“围魏救赵”进北攻南的策略失败。没在天京待上几天,李秀成匆匆离去,于6月底赶往苏州。

      而此时,太平军在苏浙战场也一败涂地。戈登的“常胜军”解常熟之围后,迅速攻占昆山、太仓、阳新等地,端了太平军制造军器弹药的老窝。

    虽然常胜军第二任首领白齐文在8月向李秀成“投诚”,倒戈常胜军,但他以及手下五十多名“洋流氓”对太平军的军事行动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平天国》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vm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