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做好四件事
一,替他做什么.人和动物区别,人一生下来,需要人照顾,
动物不一样。人需要父母照顾,但也不能一直替他做,这样无法成长
二,教他做些事。等孩子差不多大,让他自己做
三,陪他做些事。这时候不用去干预,只需在旁边陪着,他就很高兴
四,让他做些什么。有些地方需要他自作主张,毕竟迟早他都要独立。
家庭教育的难度在于,这四部分不同阶段不同比例,需要自己拿捏,
每个小孩不一样,替他做多少,教他多少,陪他多少时间,让他做的有多少
首先做父母,要把子女当做人来看,有很多父母觉得,小孩的事和大人不一样,小孩的事不重要。
是人就有需求。小孩出生时第一件事就是哭,小孩如果不哭,就活不了,
饿死都不知道。小孩会哭是他生存的武器,不能讲话,只能用哭表示他的需要,用哭吸引你的注意,
你就去帮他解决问题,这时候是尿片湿了?饿了要喝奶?睡长了要翻身?
小孩的表达方式没有那么细腻,复杂,没有像大人那样反应,你觉得他不懂。其实他知道你在讲什么做什么。
当我们替他做的时候,比如换尿片,边做边说话,小孩能感觉到,
你看保姆换尿布不一样,非常机械非常熟练,一进一出就完事,但是缺少情感语言沟通交流。
小孩子的脑部是需要经过刺激的,大人和他互动越多,将来他就越聪明。表达能力更好,做事情反应比较正确,
没有互动,长大了就容易迟钝麻木,没什么反应。
七月坐八个月爬,是一般情况,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都一样。
每个小孩的体能不一样,有个别差异,发展过程不一样,
孩子还不会做,暂时替他做,先帮他做部分,慢慢教他,
这个比例和程度不一样,保留一些给他自己做,他将来就会有创造力,适时适度拿捏,
教太多太快他学不会,他就会拒绝不想学,陪伴的时候不要做自己的事情,
形式上在陪,实际上却没有。因为时间要有实质的让他感受到。陪伴需要质量,不是只有数量
家庭教育是需要阶段性的调整,一岁以前,孩子什么都不会,需要替他做。
老天这样安排,让我们体会到,我们的父母替我们做这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
这时候才知道,父母以前的辛苦。老觉得自己辛苦,是没有福气的,
因为不会推己及人,这样对父母更孝顺,子女会感受到,原来这样子是孝顺。
提前学习提早教育观念指的是提前养成生活的技能,习惯,不是提前学英语,打网球,小提琴。
很多父母喜欢送孩子去学小提琴,有客人来,表演来看看,像马戏团的熊,
然后大家一鼓掌,很有面子,熊表演几次后会拒绝,所以经常要换新的花样。何况是人呢?
一个小孩从小没玩过弹珠没在地上爬过是很大的损失,
这是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完全没有童年的孩子是很可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