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持续争论的热点:究竟该选大学的专业?
zxf被推上风口浪尖,从网上点赞数看,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和家长都是力挺他的。
我今天不持任何观点,只是想给大家推荐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进入大学学习是家庭会议一开始就决定的事情。
但是我要读哪个系呢?家人让我自行决定。
令人惊讶的是,我自己也对读什么专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由于长久以来我已经献身于文学,对哪门大学课程都提不起兴致......
因此我选择的依据不是哪门学科我最感兴趣,相反,是哪门学科最不会妨碍到我,为我真正热衷的事情最大限度地腾出时间和自由空间。
最后我选择了哲学。
因为哲学系对课堂表现的要求可能是最少的,逃课也最容易。
唯一要求完成的就是在八个学期后交一篇论文,参加一次考试。
因此,我一开始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份时间表:头三年懒得管大学课业,在最后一年,全身心投入,掌握学习材料 迅速地搞出一篇论文!
这么一来,大学给予了我唯一想要的东西:三年完全自由的时光,我可以过想要的生活,投身于艺术的人生大学。
回首过往的时候,像刚上大学那几年那么快乐的时光少之又少,当时我是一个不受大学约束的大学生。年纪尚轻,所以没有任何追求完美的责任感。
我相当独立自主,可以自由支配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读书、学习,全凭自个儿乐意,不用向任何人解释。学校考试的乌云尚未出现在明亮的地平线上。
与十九年的人生相比,三年的时光不值一提,但却是充实、充满惊喜和收获的三年!”
这是奥地利伟大的文学家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世界——茨威格自传》中叙述的自己当初选择大学专业及如何度过大学时光过程。
其实这本书是我几年前阅读的,但是一直忘不了这件事儿,当时还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想。
这几年时常回想起来。
今天再次提起,仍然不是想说自己的感想,是想将其分享给各位,我猜想对每个人可能都有所启发,或者至少知道还有不受这种卷的专业选择和不受他人约束地度过大学时光的情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