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053960/712dbd7ee7390928.jpg)
01
这篇文章的伊始,来源于我在梁宁老师产品思维课上看到的一段话。
有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年之后,去腾讯的那位已经是年薪百万,而且满街都是挖他的猎头。他投资人也在挖他,只要出来创业就给钱。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来。
这不是说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问题。
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当时我读到这段话,以为又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大于努力的”模范故事。但是现在想想,突然有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
“那位去腾讯的毕业生,在那个时刻,是如何准确预测判断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前景,要比传统报社更加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这是我更加感兴趣的问题。
毕竟 如果我们能学到这个“渔”
就不必去捡别人的“鱼”
02
我试着去回想,步入大学这三年来,
看过朋友圈里微商的红火与消失;
体验过淘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
那些一开始不收费的社群到现在的99元起步;
而我接触最深刻的,是公众号的高潮与低谷。
大一那年,接触到第一个公众号鬼脚七,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公众号最火的2016年,也是我关注的公众号最多的那一年, 130个。
我目睹了它的繁荣,也看到了它的衰败。
抖音,是新一轮的开始。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停止改变。
而这些变化,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静悄悄的,特别让迷茫的人害怕。
仅仅三年,我身边就发生了太多事。各种各样的职业遍地开花。
各类型文章写手
因内容排版而专门诞生的几大素材编辑网站
专门进行数据分析和粉丝维护的公众号运营职业
和以寻找广告主为生赚取中间利润的公众号代理
而我列举的仅仅是腾讯旗下的一个小平台——公众号,所创造的社会分工。
可我呢
我只是被这些新生事物大浪打过来之后的,一个被拍在浪底还心甘情愿为这些大浪付费的内容消费者。
是他们口中那一波波需要收割智商税的韭菜
但这样我永远无法成为那个选择腾讯的毕业生。
我需要站在海上面,去看哪些浪花将会要慢慢变成大浪潮,然后决定,我是要跳下去成为这个不知道未来的大浪潮之一,还是躲开这个不知道未来的大浪潮,去选择一个已经成熟的大浪潮,然后变成里面众多人群中安全的一份子。
03
如何去预判
不要想着多做目前的10%,而要想着在有100%影响力的工作中参与1%。
——吴军
01 不断地深度思考和进行相关有益的学习
我大学专业属于旅游系,里面有一位我很敬佩的导师——姜老师。
在他的课里,经常会让我们思考一些实际的问题。
最近不久,他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方便面的销量越来越差了?”
答案很简单的,因为外卖兴起了。但是这仅仅是答案吗?
外卖并不代表外卖,他代表的是移动互联网继续延伸的触角。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元年,pc端的整体流量开始大幅下滑,用户集体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到现在2018年,移动互联网还在继续延伸:收购大润发的不是同行业的沃尔玛,而是互联网行业的阿里巴巴。
姜老师带着我们做有关旅游论题的时候,有预测到未来十年,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中国自驾游市场和共享租车市场会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那么我们其他人在各自的专业方向里,不断的进行深度思考和进行相关有益的学习,也会有大概率的预测出现,并且预测成功。
举个例子
@王伟强
我2017年从实体医院辞职进去干细胞公司。因为受到互联网医院的冲击,实体医院有下滑的可能。而细胞治疗产业是医疗产业中一个新兴的线,经过过去近20年的积累,在未来的5-10年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明豪
作为90后,我个人选择从事的是养老服务业,个人定位是职业经理人,这是我慎重考虑选择的我认为未来一定能崛起老龄产业其中的一个方向,目前具体从事的是三四线城市养老机构的开创运营,开创稳定后打算进军当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
@大倩
我预测未来很多人都会忙着工作而缺乏锻炼,所以我大学四年没有停下跑步,就为了让自己身体足够健康能在以后人生的马拉松里跑赢绝大多数人。
退一万步讲,即便预测失败,那又怎么样,无非是哪些数据收集的不够完善,哪些逻辑链条推理的不够缜密。我们总会随着认知的不断提高而修正自己的观念。
我到现在仍然记得2017年初始,奇葩大会第一集李开复老师讲的观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53960/54681dc70ab8477c.jpg)
同时他也给出最安全的工作领域答案
一是文化领域
二是娱乐业
高晓松老师立即提出“内容是未来最稀缺的资源”这一观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53960/c4ac0c701ad1c408.jpg)
这是2017年奇葩大会留给我最有价值的思考
它让我开始把需要重复性体力而不是脑力的工作从我的职业清单上面划掉。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思考第二个问题,你身边有哪些“内容产业”出现?和你擅长的方向,有无结合之处?
02 践行
我总觉得,一个人是否真的相信某种理念,最终只有一种体现:践行。
——李笑来
预测只能为当下做什么提供行动指南,践行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预测。
我刚进入大学时曾立下一条条要办的事,有两条我记得特别深刻。
1、学会ps到精通级别 2、会做视频剪辑视频
看起来简单吧,那个时候有预测毕业后一定会需要这两个技能。
但是我没去做
现在快毕业了,我的预测至少在我的就业方向上是对的,我的确非常需要这两个技能,但是我的确没有。如果有的话,我可能现在已经成为我爱的摄影公众号兼职助手了。
这一条目前在我这里是凌驾于一切准则之上的,有践行,哪怕预测错了,也会慢慢修正;而没有践行,你的预测只会成为你后来向别人吹嘘的本事。
04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对应着整篇文章的脉络。它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普世的道理。
它曾经存在于我的小学教室里,初中教室里,高中教室走廊里。对之前的我而言,它像是一句顺口溜,我把它当做顺口溜,它顺手也溜了我。
慎思生活,明辨未来在何处,然后笃定的去践行。
但愿我的思考能为你带来一点点的价值。
如此,不胜欣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