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联的平仄·平仄规律

对联的平仄·平仄规律

作者: 我叫兑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22:33 被阅读0次

对联的声律即平仄规律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无框约束,有规可循。

(一)、无框约束

对联在结构上比较灵活,它不象古典诗、词、曲,每首字数、行数、句子长短等都规定得很死,而且要押韵,声律平仄要求也非常严格。

而对联却完全不同,它有“死”的规定,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但一副对联到底多少字,却一点框框也没有;又如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和节奏要完全相同,但是多少字为一个节奏,多少字为一个停顿,又是没有限止;对联不管由几个句子构成,也不要求押韵,这也是没有框框约束。

(二)有规可循

对联的平仄规律有三条:

1、相对。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对立(相反),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应是仄声。
如:
海 酿 千 钟 酒
(仄 仄 平 平 仄)
山 栽 万 仞 葱
(平 平 仄 仄 平)

这一条,单数位置上可宽一点(即可对立,也可不对立)。

如:
芳 草 遍 山 吐 秀
(平 仄仄 平 仄 仄)
群 英 满 院 生 香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双数位置的字,特别是节奏点(又称音步或音节)的字,一定要严格对立。

所谓单双数的字,一般以节奏或一个单位停顿为点数单位。也就是口诀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门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单数位,字不会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是双数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

在写对联时,应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忌串调。上下联中,处在同一节奏点上的字,读音要平仄相对,若是平对平,仄对仄,就叫“串调”。

如:
百年大计,改革拓出广阔天地
千秋伟业,开放展示锦绣前程

第二字(双位)的“年”、“秋”皆为平声字。第四字(双位)的“计”、“业”,第六字(双位)的“革”(古为入声字)、“放”,第八字(双位)的“出”(古为入声字)、“示”,第十字(双位)的“阔”、“绣”均为仄声字,因此该联失对。

二是忌上联“三连仄”,下联“三平尾”。“三连仄”是指上联末尾三个字均是仄声字;“三平尾”是指下联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如下面两联:

兴国安邦创伟业
齐心协力建新功

勤劳家家富
节俭年年丰

前联中的“创伟业”是三连仄,后联中的“年年丰”则犯了“三平尾”之忌。

2、交替。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还要求在同一上联或下联中的平仄也应交替变化,即处在同一节奏点的字平仄要相互交替,如果全平全仄,就叫“串声”。

再以上面一联为例:
百年大计,改革拓出广阔天地
千秋伟业,开放展示锦绣前程

上句的“革”(古为入声字)与“出”,与“阔”;下句的“放”与“示”,与“绣”都是仄声,严重失替。这处“串声”的对联,读起来没有流畅的节奏感。

交替时,基本以两同声一调换,切莫超过三同声或更多同声再换。

3、句脚平仄。句脚(即每句末一字)是平仄运用的关键所在,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导致明显的不和谐。平仄在句脚运用中有如下规则:

一是联有多句。上下两联有多句的,每一句句末的平仄,总是对立的。

如:
异代不同时(平),问如此江山(平),龙蜷虎卧几诗客(仄)
先生亦留寓(仄),有长留天地(仄),月白风清一草堂(平)

二是上下联句脚。不管短联或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一个定例。

此外,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的对仗,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同字相对、专有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成语相对、熟句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

如:“学生一日不释;商店一日不开”中的“一日不”三字相同。

又如一副巧嵌戏剧演员名的对联:“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祖孙三代,三代三生,衣钵真传,箕裘永绍;言菊明、言少明、言慧珠,艺成一家,一家一业,声名远播,技术高超。”

因为专有名词是固定的,不能因辞害义,削足适履。

为了便于记忆,上面的三条平仄规律,可用几句话概括。

一三单不论,二四双分明。
上下联内部,平仄交替行。
停顿满双换,避免三同声。
长联节奏点,平仄也相反。
联尾严要求,上仄对下平。


PS:以上内容乃好友艮所作,已收藏多年,今天特分享给喜欢对联的简友与我共同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联的平仄·平仄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z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