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里我们习惯崇拜以少胜多的故事,这代表了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卓越的寻找能力,可是打仗这件事,以少胜多需要很多条件,最典型的就是可以抓住对方的漏洞,并且攻击这里。
很多时候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是一种无奈,如果可以在数量上形成绝对优势,就是以多打少,那么胜利是指日可待的。
不过以多胜少也是有风险,谁不知道要集中优势,可是当双方势均力敌时,去哪里找数量的优势呢。谁说优势只能是整体对整体,我方十万就一定要对敌十万么。就算是十万人也有几个不同的局部,用五万打一万是不是优势,用四万打一万呢。纸上谈兵都很容易,真到了战场,分兵是一个大忌,因为分了以后自身力量也弱了,有主力也有非主力。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让敌人抓住空档,就可以击溃我方的薄弱环节,再来个乘胜追击。
为了实现以多胜少的战略意图,一定少不了佯攻和阻击,这两个都不是重点目标,但是是实现目标的保障。这样的阵法看着并不新鲜,但是执行时需要审时度势,果断的分出主力和辅助,用主力歼灭敌人弱势兵力,再回头吃掉剩下的部分。这样的经典对战案例当年频道出现在解放战争的大战中,当年论兵力国民党数量多,武器好,想打败他们如果只是硬碰硬,容易损失很大。所以解放军的作战方式就是快速穿插,大兵团包围敌军一部,以多胜少,从人数上占据优势,加上气势上很足,百姓拥戴,就创造了数次歼敌的奇迹。指挥有方是很重要的。
这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发?
如果我们天资平平,却想着一下子超越别人,或者与他人竞争时一对一比拼,拿什么来建立自己的优势。势均力敌很难保证自己胜出,优势应该来自创造自己绝对优势,比如某个方面投入大量的努力,打磨一个卓越技能,用大量时间建立护城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