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故意去老师家送作业。
“李老师,麻烦您去倒杯水给傅同学喝。”他称他的老婆叫李老师。
“王老师,我下午有会,请您三点去托儿所把宝宝接回家。好不好?”他的老婆管他叫王老师。
总之都是类似这样的语言,这状态把我惊住了。两人说话太客气了,皆用敬语,以老师相称,毕恭毕敬。可是我怎么觉得那种从骨子里流出来的客套寒气一下子能把人推之千里,这样的两个人怎么能生活在一起呢?多累呀!
我便斗胆问老师:“您为什么找李老师结婚,这么快又有了宝宝?”
王老师很简单地回答我两个字:“需要”。
然后他给我讲了马斯洛的五个人生需求。最底层是生理需求,就是人们对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的需求,首先要保证自己能活下去。第二层是安全需求,保证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和疾病。第三层是社交要求,是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第四层是尊重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实现自我价值和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最上面一层也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它包括对真善美和理想、抱负的追求,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我,它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需求。
我不懂,又问。“那你不是没有爱情了么?”
“爱情在不能满足人类最底层需要的时候是苍白的、毫无意义的,是不被需要的。”
“那你为了你所谓的这个需要就可以什么都不需要了么?”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美好的爱情谁都想有,但是在生存面前会变得一文不值。”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没有爱情的婚姻会很痛苦。你早晚会后悔的。”
“但是没有生存的婚姻会更痛苦。”
那时单纯的我丝毫不懂得找对象除了爱情还需要物质、家庭条件、父母身份这些额外条件,虽然我深处我家那样的水深火热之中,也并不知道通过这些来拯救我的生存需要。
李老师家条件很好,她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的知名教授,而王老师家在偏远山区,生活贫困,父母和弟弟妹妹都需要他的接济。王老师需要房子,需要钱、需要有人帮忙照顾孩子、需要在学校升职等这些客观需求的保证,而李老师就是他这些生存刚需的绝对安全保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