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精力放在搞清孩子想法上,千万不要试图把孩子拉到与父母的价值观齐平的路上。
首先未必父母的价值观都是对的,其次是强加给孩子的东西他的感觉是糟糕的。
️ 学会与人谈话不评判。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多让他讲激发他的思考。
(2)让孩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只要一旦我们替孩子解决问题,就永远都有层出不穷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放手 主动学会 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3)思考过程是重点,而不是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才是重点。跟每件事结果相比更重要是孩子人生的结果。
这三个原则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谁一能力的原则,应该要贯穿作为父母自己愈己育儿的终身学习中。
(1)人类最高智力的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而不是带着评论批判与人交流。还记得《非暴力沟通》提及的观察描述事实不带评论,这确实不容易做到。
因为我们习惯证明自己是对的,当听到别人说话的时候内心不自觉的带着期待与评论,从而影响说出来的话即使没有建议也能让对方听出我们的所想。学会不带评判的与人相处,对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伴侣,要时刻多一份察觉,及时暂停。
(2)课题分离。放手让孩子想办法孩子去实践而不是用我们的经验去假定结果,让孩子跟随我们的想法去做,这样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而不是被父母驾驭着父母想要的人生。
(3)重视过程而非单纯看结果。鼓励孩子的过程与细节,让孩子愿意为更多可能性去尝试。
以上的三个原则很适合夫妻相处之道,我想起樊登老师提及的,对朋友陌生人我们可以去做到不带评论的谈话,而往往最难的是面对亲密关系的人。
我们内心总有一个想法:“我为你好”,且不知有可能因此“好心成为了强加”,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也是有界限,做好自己的部分才是王道。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特别感动认可,分享给大家: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所以,幸福的钥匙在我们的手中。
改变自己是我的终身课题[爱心][爱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