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城市中的空巢青年,你的孤独感达到了几分?

城市中的空巢青年,你的孤独感达到了几分?

作者: 汇金网 | 来源:发表于2016-09-30 10:19 被阅读0次

人们为什么愿意留在一座城市,无非是因为事业和爱情(或家庭),以及那期许中的理想生活。

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可怕之处不在于高消费、紧张的节奏和复杂的人脉关系,更在于你的视野开阔开阔更开阔之后,难以抑制不断膨胀的欲望和野心。以及你打开微信朋友圈之后,所有人都在卖命都在打拼停不下来的精神压力。

大城市竞争激烈却又吸引大家的无外乎是因为资源稀缺,竞争机制相对公平,整个城市的政策导向是鼓励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和末位淘汰会让人变得居安思危,这是一种来自城市推力的一种向上的力量。

1

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每天的生活状态大致都差不多,可以预知明天,等公交挤地铁,工作一天然后回家的路上一个人逛超市。半年后的生活好像都可以一眼望穿,工作忙忙碌碌,周末懒于社交,的确鲜有人找,周末的时候往往是躺过去的,自我为伴习以为常。

二三十岁,大学及以上毕业,在一线城市拥有一份收入中不溜的体面工作,住 18 平米月租三四千的一室户或群租房隔间,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or狗。

一個人吃饭睡觉看电影系列——

背井离乡,独居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是城市的空巢青年。

年轻人的孤独往往比老年人还要来得可怕。

2

相对于逃离北上广深的另一面,是年轻人不断被大城市所吞噬。

也许很多空巢青年的初衷是想在五光十色的大城市又不一样的生活,一份不错的工作,几个三五成群的好友,周末的时候小资一下,升职加薪。然而现实生活的状态却是:

孤独得像条狗,但其实连狗都养不起…;和siri成为了好朋友;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如旧,没人给盖被子,没人关电视……

几乎所有的“空巢青年”都是背井离乡者,好像只有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他们的梦想。

也许他们也会疲倦,其实并没有一定要留下来的理由,只是没有想好要怎么回去。

3

只是数据而已。

全球独居生活人数从 1996 年的 1.53 亿上升到 2011 年的 2.77 亿———15 年里上升了 55%,他们预计,到 2020 年全世界将新增 4800 万独居家庭。

——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 1990 年的 6% 上升到 2010 年的 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到 2013 年是 14.6%。

上海是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四户中就有一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五分之一,这还仅仅是在籍的人口统计数据。

4

关于空巢青年的衣食住行:

衣——舒适、宽松、解放性别(回到家就掏出 bra)、回归自然(不穿),随时随地葛优躺。化妆?麻烦,化了还得卸。其实是没人约,化给谁看,自己玩么?

食——外卖红包多到不好意思群发,16.2%的空巢青年会发给文件传输助手自己领一下;自己做饭通常尴尬,基本上吃一半倒一半;去买两个水果小贩都不愿意给找零钱。

住——大多住在30平米都不到的房子,这样狭小的空间很难让人有“家”的认同,以至于回家这件事总有那么一点不情愿。喜欢在公司待到很晚,理由是,回去也没啥事。

行——一般不愿意出行,尤其是休假日。倒不是不想出门,更多是因为懒得出门。或是想出门,但又不知去哪,想着想着一天就这么完了。

5

比起细思恐极的共鸣,城市空巢青年更像是一个时代产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人才市场的集中,飙升的房价和物价,消费的升级,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造成了更多的隔阂。

空巢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养活了一批舒适便捷理念的产品,从外卖、24小时便利店到懒人家居用品....

空巢青年的上进心和拖延症交替,总想着去学习,去健身,去社交,期望这样去打破空巢的状态。但生活在社会现实巨压之下,但又常常没有强大内驱力去做些改变....最后只好无疾而终。

走在大街上看到第二杯半价就心酸,分分钟想骂人。

6

城市的空巢青年们,这个小长假准备怎么过?

1.旅游,去看人山人海

2.加班,总有人愿意领三倍工资

3.回家,外出打工大半年该回家看看了

4.哪儿都不想去,就想睡七天

毕竟人生是一场体验,不过几十年,长度有限,但我们可以丰富其厚度,与其在一个轨道上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如多给自己一些选择,适时换种活法。

希望所有在城市中奋斗的青年们最后都能在拥有蓝天白云、明媚阳光的地方,努力创造新的生活。

(内容版权归汇金网品牌所有,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中的空巢青年,你的孤独感达到了几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bl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