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情感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撒哈拉的故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作者: 等一个盛夏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16:37 被阅读0次

    有人说,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本难以忘怀的书,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放在床头边反复看的书,时至今日,再次翻开,还是流连忘返。

    这本出版1976年5月的书,是作者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所见所闻,虽然出版四十多年,如今依然在畅销,而且在同类型的作品中,稳坐第一。

    此书之所以让读者喜爱,除了通过一节一节的散文形式,描述了撒哈拉的生活,民风,民俗,封闭,和落后的情景,还有作者笔下的质朴,感人,以及把撒哈拉的景致描写的淋漓尽致,仿佛置身其中。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三毛用她手中的笔,把撒哈拉沙漠写的万种风情,可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异国风光,除了夕阳西下的美好,还有悲壮的灰调和与世隔绝的荒凉。

    白天如火,晚上如冰,宇宙中的落后,寂寞,贫乏,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有美好,有勇气,有期待,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讲述,书中所传递出的价值观。

    心安之处是我家

    让我去爱,即使爱把我毁了,我宁可拥抱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也不要白开水一样的空杯。

    三毛和丈夫来到撒哈拉,一切从零开始,这里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残酷,街边是打着帐篷和铁皮的房子;这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多大;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不认识字。

    但是三毛并没有离开或者放弃,而是见招拆招,没有房子,租了一间小小的房子,没有家具,把破旧的轮胎拿来当装饰,把室内布置成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

    和荷西举行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买车,考驾照,看书,做饭,跟着拉水车去看日出,去沙漠旅行,这些都是她认为的简单的小幸福。

    在房子的顶楼,养一只羊,每天能喝到新鲜的羊奶;为下班的丈夫洗手做饭,把简单的鸡蛋粉丝汤,称作“春雨”;在沙漠里为救丈夫差点“牺牲”了自己。在这里把枯燥的日子过成了诗。

    把每件事都做的畅快淋漓,没把自己当过客,仿佛就是这个地方的主人。

    她曾说:生命的过程不管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一遭啊!

    这样的随性太符合三毛的调,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为之去努力;知道自己想生活成什么样,用心去争取;也知道自己想去哪个方向,踏实地去努力。

    随遇而安的生活,是适应坏境,也是友好的对待自己,只要过的足够心安,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固封自守,困住的只是自己

    三毛不是喜欢看医生的人,来撒哈拉的时候,却备了基本的伤风药,在这个地方,女人生病不敢去医院,仅仅因为医生是男的。

    书中十岁的姑卡,快结婚的时候,大腿上长了一颗很大的疙瘩,因为马上要出嫁,家人坚决不让看医生,作者只得用中国的土方子,将黄豆磨碎,涂在疼痛处,果然,就这样治好了。

    邻居也匆匆赶来,诉说自己的表妹快死了,生命垂危来找一个外行,不去医院,理由还是一样。当看到她表妹只是缺少水和食物,是因为饿的,点拨之后,吃完东西,刚还躺在床上的人,马上活奔乱跳了。

    小病三毛可以看,但是到了真正生孩子这种大事,她是不会冒险,也不敢冒险,女邻居需要生孩子,丈夫赶来求三毛接生,被荷西阻拦,风险太大的时候,只得把孕妇送往医院。

    孕妇顺利的生下了男孩,而且很骄傲地称自己是附近第一个去医院的孕妇,尽管接生的是男医生,但是对此只字不提。

    布莱克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当人没有退路的时候,自然知道绝地逢生的道理。来不及想太多,去做就是当下最能解决事情的做法。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很快乐的

    本书有一节是《爱的寻找》,沙仑是一个失去父母的男孩,唯一的亲人是哥哥,但感情很淡漠,他认识了一个女人,为了娶她,把父亲留给他的所有财产都花在她身上。

    她还是没跟他回来,写信希望她能回来,妻子回信,只是没有买机票的钱,只要寄来十万西币便可以回。

    旁观者都知道这是骗局,只有沙仑仿佛看到了希望,白天在杂货铺看店,晚上去面包房打工,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戒了烟,头发又脏又乱,但是话多了起来,说话也对生命充满了期盼。

    为了赚够十万西币让妻子回到他身边,他在拼命,三毛不忍心看到他被骗,揭穿了真相:她只是个骗子。沙仑却唯一一次笑了。

    对于一个拘谨孤寂年轻的心而言,缺失了所有的爱,想要的无非是亲情,是爱,是家,是温暖。即使碰到哪怕是一点点假的爱情,他也愿意不顾一切的去抓住。

    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会被毁灭,还是不顾一切的扑火,但是在飞蛾扑火的时候,一定是极快乐的。

    这本书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书中的三毛亦如她笔下的文字,明媚而透彻,即使知道邻居很没文化,很无理,并未刻意远离,也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保留自己的原则,适应她们的习惯。

    希望我的天空是一篇永恒的蓝色。这是她的想法。此生忠于自己,比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更真实,肆无忌惮的真实,只做自己就好,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三毛爸爸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

    “我的女儿常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活。”

    不负此生,是给自己的交代,活的痛快,是不辜负自己的此生。

    2,打破常规,给自己无限可能

    书中的邻居,是因为生活在封闭和封建的地方,男医生看完病会影响一个人,尤其对女性的影响很大,所以即使生命垂危,也不愿送医院。

    刚好,邻居生孩子命悬一线,无路可走的时候,只能送往医院,但是之后,却并没有怎样。也没人因此会怎样。

    其实观念和常规是每个人心里的一道墙,把自己圈在墙里,仿佛只要踏出那堵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样。

    就像《我的前半生》罗子君一直没法想象,离开丈夫之后生活是什么样子,在她心里,这样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就是生活在围墙里,安静而美好。丈夫就是自己的天,不想去打破常规,只想按部就班的活在已有的美好里。

    但是当第三者不遵守常规的时候,自己只能扛起一切,那时候才发现,墙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只是需要勇气冲破围城,只要冲破便是无限的可能。

    3,缺爱的人,遇见一线希望会当成救命稻草

    心理学家研究,缺爱心理,是一种内心缺乏“安全基地”的心理状态,内心是由不安全依恋派生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内部工作模式”的核心特征是不安全感和无价值感。不安全感影响个案的情绪稳定和个体能力成长,无价值感让个案在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中缺乏被爱的信心和爱人的能力。

    但真正缺爱的人,应该是从童年时期,缺失了父亲或者母亲的爱,长大后缺爱心里愈加严重。

    而一般缺爱者在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拼命追求“真正的爱”而陷入焦虑,对个人成功、财富、地位的追求,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但在亲密关系中却无法承受;另一种是接受了“没有人爱自己”而陷入抑郁,对生活也失去了动力和盼望。

    缺爱的唯一修护方法是,让爱的能量疏通起来,学会爱别人,也给机会让别人去爱你。开启爱与被爱的心理机制,用爱化解缺爱的现状。

    结语:

    《撒哈拉的故事》通过列举三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人生不同的意义:可以是心安之处是故乡,也可以随时流浪;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紧要关头冲破规矩;明白飞蛾扑火找寻温暖,痛并快乐着。人生怎么过,都是过,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容一些,坦然一些,勇敢一些。

    参考文献:《缺爱心理综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撒哈拉的故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by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