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本书是源于听到了网络上一篇语音文章--《白居易|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当时正在找励志短文,看标题就觉得比较接近,于是毫不犹豫地下载了。播放听时,首先是感觉主播的声音很优美,然而当听到文章开头时却非常意外:
“月牙还在天空静默着……报晓的鼓声传来,瞬间打破了这份静谧”
“一辆马车嘚嘚地走在铺满青石的长安街道……”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箭,车前红灯笼应声而落”
“一片慌乱中,马车内传出啊的一声惨叫……几个黑衣人纵马离去,无影无踪。”
“堂堂大唐宰相,竟然在长安街头被暗杀!”
我顿时疑惑了,这是我要寻找的励志文章吗,难道是一篇为夺取诗坛霸主的《白氏华山论剑》?
听完方觉得,这明显是唐诗的拼搏江湖,白居易是以笔为剑、以心为气,剑气合一,发出《观刈麦》、《新乐府》、《卖炭翁》等招数,以达到“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心境。
在“浪漫派”至尊李白、“田园派”掌门王维、“边塞派”宗师高适等等大旗林立的唐诗江湖,白居易历经长安、江州、苏杭的云游,不单留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剑谱宝典,还留给我们白堤和香山等家传珍宝。白居易接过 “诗圣”杜甫 “现实派”的大印, “在历史的召唤中隆重登场”,成为一代 “诗王”。
朗诵者最后介绍,这是《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当中的一篇,于是我自己就赶紧找来读了。
《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作者大老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190千字,32开本,296页。全书介绍诗人共十八个章节,还有序和后记两部分。
《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笔记序,概括性的介绍了诗词的要义和发展,诗经楚辞、三言五言、平仄清浊,作者认为“任何一个诗人,不一定只固定在某种文学形式上”,“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一定只固定在某个朝代”,所以将这些文学大家统称为“诗人”。“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
全书主要介绍的诗词大家有,晋朝王羲之、陶渊明两位,唐、宋时期十八位(其中初唐四杰在同一章里介绍),明朝唐寅一位,共21位。
书中介绍每位诗人的方法并不是从出生年月开始的大事记,而是采用对诗人个别的几个生活片段进行描写讲述的方式,片段的截取主要依托于诗人的经典代表作,或者诗人曾经遇见的人,重点经历的地方等,再配合该诗人经典诗句进行情景分类,揭示作者的性格和特点。写作的具体方法每一章又有不同,如白居易像是唐诗江湖王者,初唐四杰又似乎是穿越到今天F4的摇滚战队,岳飞依旧是踏破贺兰山的猛将,李清照又宛若一台颜值偶像剧主角,读起来确实篇篇又有意外,感慨于手法多样的同时,又钦佩作者对笔下诗人履历、作品、性格的匹配截取和编排。
每一个诗人介绍完,文后即附了一到两页该诗人(或者关联人、事)的经典名句,便于查找,之后又把本章重点语句做了列示,既突出强调了大老振的思想和文采,又增加了书籍的篇幅。
此书读第一遍时,我是从自己熟悉的诗人开始的,先看的自然是白居易一章,读完李白一篇《千金裘一挥就半个盛唐》的潇洒,再去找杜甫,居然没有单独的章节!没办法,实在是星星✨太多,个个都璀璨耀眼,“诗仙、诗佛、诗鬼、诗王、诗魔、诗圣”,我了个去。
于是又回看了一遍李白这章中与杜甫相遇相知的部分,“感谢时光,让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个诗人,在同一个时代里,有了一个见面的机会,有了这次难得的会面,我们才会觉得,唐诗的世界里,没有遗憾”,参加偶像与粉丝见面会的还有,魏万、汪伦……大老振写道“这就是李白的朋友圈。我爱李白!么么哒”,我才反应过来,大老振这么粗狂的东北笔名,难道是个女士,上网一查,哎呀妈呀,还真是!我还多少犹豫了,是要“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还是“何必要知道那只下蛋的母鸡”?
唐寅一章介绍诗人的部分有14页,如果和苏轼一章的8页对比,笔墨是比较多的,我想大老振对才子的洒脱还是略有偏爱,正好我不熟悉,多了解了一些。当然也许是苏轼成篇的时间早,作者更谨慎些(依据后记的介绍,这一章有些成名作的意思)。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易懂的、易读的,对于我这个储备不多的人还是很有帮助,可以作为放在案头的书籍,时常拿来翻一下的。有故事,有诗人的性情,有经典名句,也有作者自己的总结和情感。当然,这些,对于热爱或者专业的文学、历史读者应当是浅显了,可能只归于入门或者戏说一类。
此外,还有一个点我觉得可以推敲的,白居易一章“月牙还在天空静默着……报晓的鼓声从城中承天门上传来,瞬间打破了这份静谧”一句中似有不妥。
西安现在仍保存着敲钟击鼓的活动,当然现在主要是作为文化旅游项目来举行的,唐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元旦和农历初一的清晨,都会敲钟祈福,星星✨已经被雾霾遮住,但钟声在冷涩的清晨仍显得清脆悠扬。今天的长安八景中,仍然有“雁塔晨钟、骊山晚照”的传说(这里是指小雁塔的钟声),应当是过去传下来的传统。
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生活中也有对清晨钟声的描述,“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可见唐朝时间,清晨更多的也应当是敲钟报时的,而不是击鼓。
让我们穿越到1400年前的长安,品味古诗词的优雅,聆听大老振给我们带来清冷的钟声,“Duang!…Duang!…Dua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