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为的力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的力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作者: 语修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06:05 被阅读0次

    人是大自然中的生物,也秉承了自然之道。为什么人要效法地,地又效法天,天又效法“道”呢?人来源于大地,在大地上行走、生活,吃大地上的谷物而得以存活,人要效法大地的规律,才能活得好,生命才能健康长久,所谓得其“正命”。

    比如中草药,主要是从植物来,能医治人的各种病。人来源于地,大地又很奇妙地为人准备了医治各种病的药,这就是大自然的道。大地上的作物如何生长?要靠天。尤其农业社会,要靠“天时”来决定农事,大地上的作物要靠阳光雨露来生长。农业发展到今天也不能摆脱“天时”,仍然需要好的天时。阳光、雨水、甘露等等又是如何运作的呢?这就是“道”的法则,所以“天法道”。“道”的法则是本来如此的,不依赖任何东西,所以是“道法自然”。

    “道”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人为的规定,“道”也不受人的影响。我们需要从“法地”这个最基本的层次做起,厚载万物,层层相法。今天的工业化生活越来越不接地气了,几乎对大地上的其他存在物都是漠视的。

    我们时代的生活很难自然,比如我们吃的东西,冬天吃的西红柿、黄瓜、草莓等等都是反季节的,非“时蔬”,但很少有人拒绝。再比如我们一出门就坐车,每天从一个盒子移动到另一个盒子,而不是徜徉于大自然之中,很多人放弃了走路的机会、自己观察生活的机会,几乎是两脚不沾地,还怎么理解大地呢?再比如有人常常有一点小病就去医院,滥用抗生素,自身的免疫力没有调动起来,反而被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中医虽然对身体有很多益处,但是目前中国高明的中医很少,老中医考行医资格证也很难,民间中医的传承也很难。而且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药的药性也大不如从前,大地上的植物遭到了破坏,伤害的必然是人的健康。

    技术对人的异化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贻害深远的。比如今天很多人完全依赖手机,有统计显示一般人平均每五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人越来越技术化、机械化了,对大地是陌生的,对机器、电子产品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大自然的熟悉程度,这也与农业社会生活方式的渐行渐远有关。过接地气的生活,才能洞察自然的法则,遵循大地的法则才能元气满满、生机勃勃,有能量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技术成了无孔不入的捆绑,这种捆绑程度深到了不懂技术你几乎生活不了。比如不会用滴滴软件,在城市打车都很困难;不会用手机,工作很难进行;不会用电脑,便成了现代的文盲……我们对技术的依赖已经胜过了对人的依赖,所以才有人情淡薄的感叹,才有对爱欲之死的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是靠手机维系,我们可以轻轻一点就删掉了一个人,我们可以用微信联系彼此,但多年也不会见一次面,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去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呢?

    为什么今天物质如此发达,还有那么多精神疾病、自杀的现象,因为人被外物耗尽心力,找不到意义,精神枯竭,内心空虚,没有依靠,没有信仰,也就无力再走下去了。所以说“现代人的崩溃都是默默无声的”,它不是来源于一件突发的事情,而是长年累月被各种外在事物捆绑的生活一点点地蚕食了内心的美好。所以现代人如同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所说,“活得太干燥了,搓巴搓巴就能当炮捻子了”。

    接地气的生活我们体验的少了,也就不去追求它了,直至彻底忘掉它,比如吃饭点外卖,购物上淘宝,出门就坐车,谈事靠微信……我们离开了大地,离开了人,离开了与大地、他人本应缔结的亲密关系。既然没有大地、他人把我们牢牢地牵引住,人也就活得轻飘飘的,很容易厌世。人们忘了自己种地、收获的感觉,没有清晨衣服被露水打湿的体验,煮饭没有柴火与炊烟的香味,不能从自己的园子里摘下长得形状各异的黄瓜、西红柿、豆角,不能门前拔几棵小葱,树上摘几个桃子,不能出门就遇到熟人热聊,失去了陶渊明说的“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今天就连读书都变得不“自然”了,很多人习惯读电子书,或听别人讲书,很少自己去啃大部头的纸本书了。读书本来是件很自然、很随意的生活方式,你静静地坐在车上也好,悠闲地坐在草地上也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也好,漫不经心地倚在床上也好,捧着一本书,慢慢品味,忘记了时间。今天我们每天看到的信息都是媒体提供的,很多与自己毫不相关,却又能吸引你一直看下去,这样消耗时间的方式非常隐蔽。人的生命就不知不觉耗费在了这些毫不相关的信息或瞬间的快感之上。在娱乐至上的时代,连战争都可以变成娱乐,这些现象背后是人的空虚,越空虚越沉迷于娱乐,越沉迷于娱乐越空虚。长时间不读书,人对纸书的感情和对文字的感受力就弱了。

    在手机上看到的碎片化信息,你不会认真去思考,因为它的时效太短。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它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停留的时间也很难超过三天因为每天有新的新闻、新的信息、新的“瓜”产生,普通人的生活就靠一个一个“瓜”来维系,做个“吃瓜群众”,用各种“瓜”来弥补自己生活的空虚,这种生活看似荒诞而又庸常,但几乎席卷每一个人,这就是哲学家韩炳哲说的当代娱乐发达的原因。这些都是不自然的生活,不仅破坏了我们生活原本的意义,影响了我们身心的健康,而且让现代人越来越感到空虚,我们整个时代都面临意义的危机。

    虚拟世界的生活不仅能带来刺激,还不需要负责任,这就是人们明明知道这些是虚拟的仍然会沉浸其中的原因。信息太多,人们无力甄别,图的是瞬间的刺激,随手在网络发发感想,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证,持续跟进,每个人都可以当一分钟的网红,人很容易被关注,但也很容易被忘却,人们从网络得到短暂的虚假满足,而不是真的得到关注。随意浏览的每一个帖子,你不了解作者和他的意图,也没兴趣去调查研究、判断真假。很多帖子中的观点只是观点的贩卖,为了流量、为了博人眼球,不需要你认真,也没必要互相较真。这是一个不认真也不较真正在慢慢成为习惯的时代。观点正确与否,合理与否,言论是否应负责,是否有后续,大家没兴趣关心,也没耐心跟踪下去。

    所以,这也是远离“自然”的一个表现。我们的生活都不接地气了,还如何接“道气”?捧着手机的现代人自以为掌握了全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是个孤岛,你掌握的是别人按你的口味设计好的一个狭隘的、不真实的世界,没有通到我们生命的根上,我们的灵魂就会一直游荡下去。

    有自然的生活,才有自然的诗词、文章,才有自然的美感,自然才能成就文化。比如中国古代那么多好的诗词都关乎雨,下雨是天道,决定着地道,影响着人道。落雨了,古人会产生出各种感慨,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见[唐]杜甫著:《杜甫诗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唐]王维:《秋夜独坐》,见[唐]王维著:《王维诗集》)“也无风雨也无晴”([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大地真美,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真多,背后的感情真耐人寻味。但是今天,多少人会听雨、赏雨?听雨、赏雨的时候心里又在想着什么?

    中国古代最好的诗词几乎都是与春夏秋冬的自然风景有关的。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与大地、天空在一起,你才能写出动人的诗,才能由大地、天空来领悟人的内心、情感与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每天面对着手机、电脑还能有多少诗意?每天刷着手机还能写出多少动人的文字?所以生活是跟“天”“地”合在一块儿的,这就是老子讲的“自然”,庄子说的“喜怒通四时”(《大宗师》),就是说连你的喜怒哀乐都是跟四时合在一块儿的。春天你就是生机盎然的,夏天你就是热情饱满的,秋天你就是冷静深沉的,冬天你就是消歇深藏的。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人的“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应是合拍的、同频的。

    人们可能不再信仰天道自然的法则,而是相信科技、相信资本、相信强大,认为技术能带来进步,钱财能带来幸福,强大能带来成功。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世界不是这么简单的逻辑,科技解决不了病毒,钱解决不了抑郁症,成功解决不了内心的痛苦。如果我们顺着大地走,顺着天走,顺着自然走,很多问题也许迎刃而解。

    所以,现代人的焦虑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生存的焦虑,不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焦虑,而是不自然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一种精神游离状态,是一种无意义感的焦虑。今天人的焦虑就是“二分”造成的,内外二分,物质精神二分,身体灵魂二分等等。阿伦·瓦兹从东方经典《奥义书》等中得到了一个简明扼要的真理,“恐惧是从二元对立中产生的”。他指出,动物简单而没有畏惧地经验着痛苦,“而人类的生活被焦虑蒙上阴影,是由于我们的自我分裂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的力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f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