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第17章 文艺青年体内“文艺菌”的变化

第17章 文艺青年体内“文艺菌”的变化

作者: 珜守約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4:18 被阅读825次
基因,人体微观世界执行者 作者:珜守约

       如果提起文艺范,18-19世纪的那批人里极具有代表性。那时候的文艺青年,似乎有相似的特点,消瘦的身材,犹豫的眼神,时不时咳嗽两声,比如作家雪莱、鲁迅、林徽因等,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结核病的患者,都感染过一种古老的“文艺范”细菌,才导致了相似的外部表征。实际上,结核病才不会根据颜值、才艺来挑选感染对象,只要每个人有呼吸,都会有感染结核病的可能性。

       结核病所表现出的“文艺性”,不过是一种假象,只是人为赋予结核病人的一面,它真正的一面,是迄今为止杀死人类最多的传染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在没有有效治疗手段之前,人们对结核病只有等死,只不过每个人等死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是富人,他们会去疗养胜地等死,如今闻名世界的瑞士达沃斯,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之初,许多富人们选择去那里,因为他们相信,清冷的空气能够帮助治愈肺结核,达沃斯因此一时间成为肺结核的疗养胜地。而穷人们,只能相信肺结核是上帝的惩罚,在家中慢慢等死。

       直到抗生素的出现,1950年之后多种抗结核药物出现,结核病的治疗终于柳暗花明,因此渐渐只出现在了文字记录中。

抗生素的历史

       自然界中的细菌无处不在,人体37℃的体温以及湿润的黏膜,是很多细菌理想的生存环境,不过,这些细菌中只有少数病原菌才会对人体有害,结核分枝杆菌就是其中一种。病原菌在感染人体后,会不断分裂,在体内进行它的代谢,产生大量毒素,进而威胁人体健康。直到显微镜的发明,终于为人类观察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医学发展也焕然一新。

       1783年,Ieeuwenhoek首先发现了细菌的存在,之后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微生物。

       1874年,William Roberts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论文,记录真菌生长可抑制细菌生长的现象,首次提微生物之间具有拈抗作用。

       1929年,Fleming从真菌培养物的滤液中,提取出可以溶解葡萄球菌属细菌青霉素。这标志着抗生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时期。此后,抗生素的发展突飞猛进。青霉素被誉为“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收获”,它的出现让人们的寿命多延长了10年。

       1944年,Waksman等从灰色链霉菌中提炼出了链霉素,链霉素治疗结核病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临床试验。

       20世纪50年代以后,抗生素研究进入了系统化阶段,人们不再只是从微生物中进行寻找,而是开始了人工合成。在之后的70多年里,人类根据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改变细菌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核酸、叶酸代谢的原理,研发生产抗生素。各类抗生素纷纷产生并不断更新换代。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之所以很多,是因为一种抗生素,通常只能对一类或几类细菌有抑制效果。

       其实,说到抗生素的发现,在参考的资料上提到,有人称在2500年前,中国人已经知道利用发霉的豆腐消除伤口脓肿,但是这种说法应该并不可靠,毕竟豆腐是隋唐时代才有的。但我国古代确实也有利用抗生素治疗的案例,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内服红曲治菌痢,这个方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仍在沿用。

       我国最早的青霉素实物,是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1943年夏带来的,他当时是科学联络局的重要成员,进行中英科学文化交流工作,带来的青霉素实物当时在成都华西大学公开展示,并作了报告,引起了轰动,不久后,成功的建设了我国第一个生产抗生素的药厂。

       二战期间的这段经历,让人们把抗生素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甚至加到其他的日用品中,比如动物饲料中,这样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还能促进家畜的生长,降低饲养成本,抗生素在那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当时的人们,几乎没人想过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否则,也不会有耐药结核病的出现。

       1993年4月23日,WHO史无前例的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结核病人开始增多,而且出现了极难治疗的耐药性结核病,治疗周期也比过去大幅度的增加。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了纪念家罗伯特·科霍这位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1882年3月24日的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告诉人们结核菌是导致结核病的关键。同时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结核病的重视,实际上,结核病变得难以治疗,背后是因为细菌耐药性的出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死于细菌感染的人数每年不过700万,但是仅在1999年,死于感染的人数就上升到2000万,其中40%死于耐药菌(数据来源:互动百科)。

什么是耐药性?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简单来说,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在连续使用药物后,会产生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作用将会明显下降。根据发生原因,耐药性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在自然界里,细菌比人类还要久,想要使用抗生素消灭病原菌,又谈何容易呢。

       有些细菌天生就有耐药基因,可以对外界的不良环境具有天然抗性。NDM-1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的超级耐药基因,它会编码一种耐药酶,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酶,能分解大多数抗生素,从而使抗生素失去作用。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耐药基因,已经发现了一大批新的耐药基因,但仍然只是冰山之一角,自然界中还存在多种没有被发现的耐药基因。

       依照自然界的法则,生存竞争让细菌具备耐药基因,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令人奇怪的是,一些原本不具备耐药基因的细菌,也渐渐具有了耐药突变,导致抗生素不能识别,从而有了耐药性,能够在相应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可是,原本基因突变的频率十分低,不符合已知的基因突变规律,即便能产生,也不应该是短短几十年内突然出现了大量的耐药突变,因而要产生像“超级细菌”这样复杂的耐药菌,还需要用另外一个微生物的遗传特性解释,水平基因转移。

       仍以NDM-1基因为例,该基因位于一个140KB的质粒上。质粒是细菌可移动的遗传原件,就像是一个交通工具,带着基因在不同的细菌之间穿过,从而发挥基因的作用。NDM-1作为一种耐药基因,通过质粒的传递,使那些原本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也具备了耐药基因。而这些得到了耐药基因的细菌,会在后代中形成稳定的遗传,从而把耐药性保留下来。说到底,水平基因转移所导致的耐药性,正是由于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给细菌带来了生存压力而间接造成的。

       在抗生素时代的前几十年,人们不加控制的使用抗生素,包括渔业、畜牧业中广泛抗生素,这些动物产生的耐药菌可以经过排泄物,再掺入土壤和尘埃,然后再进入人体,人类等于是在自食恶果。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可以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抗生素,甚至是效果更好的抗生素,但是病原菌不同于人体的基因突变,它们的突变率本身就高,加上高效的繁殖能力,以及彼此间的相互帮忙(即水平基因转移),总是能在绝处逢生,如此循环往复,谁也猜不到最终的结局,更何况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细菌。

       除了与细菌、病毒本身的耐药性有关外,对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人体自身的基因,也会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异烟肼(雷米封)是治疗结核病的常用药,异在体内主要通过N-乙酰基转移酶2(简称NAT2)进行代谢,控制该酶生成的NAT2基因位于人体的第8号染色体上,1995年Bell等人首次发现NAT2的基因多态性,不同的基因型将会导致对异烟肼的代谢上的差异,大致可以两种类型,一类称为快灭活者,另一类称为慢灭活者,在中国人中慢代谢型约占25.6%,快代谢型约占49.3%。假如不注意相应的遗传背景,可能会引起使用患者的肝中毒。

可怕的数据

       世卫组织在美国华盛顿发布了《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显示,结核病是全球第九大死因,死亡率每年下降约 3%,发病率每年下降约 2%,新增的耐多药结核病中,的几乎一半(47%)发生在印度、中国和俄罗斯联邦。其实早在2011年10月18日,中国卫生部就曾表示,在中国,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却不到20%,严重的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多药,多耐药,单耐药,广泛耐多药,听起来像是相声的贯口,但却无法让人捧腹大笑,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人类数亿年的发展史中,各种病原菌一直是最具威胁的敌人,直到现在依然如此,03年的SRAS病毒、17年的埃博拉疫情、还有各类流感。或许,抗生素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仅仅过去了不到100年,抗生素的滥用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耐药菌。超级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产生新的超级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停止抗生素的滥用,积极进行控制,医疗上的创新都是当务之急。如果公共卫生受到威胁,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参考文献

[1] 李超, 关芳灵, 任建军, 赵长青 抗生素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J].医学与哲学, 2015 , 36 (22) :80-83

[2] 李显志, 抗生素耐药基因古老起源与现代进化及其警示 [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 , 38 (2) :81-89

[3] 刘占良, 岳艳玲, 刘大群 链霉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 [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 , 23 (3) :97-101

[4] 朱晟. 抗生素史料片断 [J].中国药学杂志, 1988 , 23 (5) :320-320


原创作品,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有事联系,请发Email:1929917766@qq.com

相关文章

  • 第17章 文艺青年体内“文艺菌”的变化

    如果提起文艺范,18-19世纪的那批人里极具有代表性。那时候的文艺青年,似乎有相似的特点,消瘦的身材,犹豫的...

  • 废话若干2

    「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跟我爸聊旧区迁拆的话题 我爸说,不可惜 文艺青年跟我爸聊城管打人的话题 我爸说,打得好 文艺...

  • 文艺和文艺青年

    文艺,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这句道破本质的定义性文字,让人对文艺心生敬仰。死盯一部文艺...

  • 文艺青年不文艺

    晴天遮阳,雨天打伞,不能称之为美丽动人,做不到从容淡定,你看到的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龄女青年。 网红脸、美图PS,...

  • 半吊子的文艺女青年

    “我是文艺女青年吗”? “不太像”。 “我不是文艺女青年吗”? “有点像”。 好吧,我是半吊子的文艺女青年。 作...

  • 董小姐,某小姐

    九点,和她聊天。聊到爱情,大学,文艺青年。 她:真正的文艺青年,或许根本就不叫文艺青年。 我:那叫什么呢? 她:董...

  • 你才是文艺青年,你全家都是文艺青年

    (一) 这年头,文艺青年大概不是一个好的称呼。 前些年,文艺青年还与普通青年、二逼青年并存,三者相较,文艺青年还颇...

  • 喜欢文艺的青年概称文艺青年。

    真正的文艺青年敏感而细腻,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有选择标准,喜欢精神世界的追求,不把世俗的升官发财当作人生目标,...

  • 我还是渴望做一个文艺青年

    我还是渴望做一个文艺青年。 我还是渴望做一个文艺青年。 我还是渴望做一个文艺青年。 ...

  • 文艺小青年,该怎么实现人生价值观

    文艺,文艺,文艺加小青年,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 文艺小青年可以干什么? 比如,坐在创客咖啡来点思想对对碰,也是乐...

网友评论

  • c5d64f1fd2a5: 支持,加油:fist:
  • padmatenzin:从豆瓣阅读追过来的😄
    padmatenzin:@珜守約 我之前在豆瓣阅读APP缓存到本地慢慢读,想看更新的时候才发现专栏竟然消失了😄
    珜守約:@padmatenzin 之前的不少内容都重写了,说实话,我真是感动到了,真心的谢谢你。
    珜守約:@padmatenzin 这么酷,哈哈哈,我这个系列重写了,每一章都争取丰富更多的科普知识。真是太谢谢你了
  • 文史迷猴神通:👍👍👍👏👏👏支持简友😊,一起进步
  • 26946339df60:防不胜防啊
    26946339df60:@珜守約 说的对
    珜守約:@顶楼上的观望者 所以医生需要时刻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来应对认知的变化
  • 珜守約:没事不要用抗生素哦,说到底,没事儿不要生病,爱护自己的身体最重要

本文标题:第17章 文艺青年体内“文艺菌”的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fk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