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未冬初,清晨。
天空中飘洒着细细的雨,有烟雾升腾。凉意和着微风细雨扩散在整个天地,湿冷的道路上满是色彩各异的落叶,浅黄,深黄,灰黄,褐红,深红,暗灰,直到黑色。
除了落叶母体本质的属性外,飘家傍路的时间,也洇染了叶子不同的颜色。
秋风秋雨,像魔幻的手,赋予了多彩的秋色和浓浓的秋意,在秋雨淅沥中,我逐渐品出一种萧萧的味道来。
无尽空间里萧萧的落木,恒远时光里凄清的秋山秋水,招惹了古今多少羁旅行涯的客子、小楼凝望的思妇、功业无成的书生……
白草黄沙,冷月荒村,长亭驿桥,客馆淹留,霜天雁叫,每一个风尘牵绊的白天,每一个愁肠千结的夜晚……那些穿越时空的秋之意象和那些穿透灵魂的秋之韵句,便涌上眉间心上。
然而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我今早上班,经过学校的大路,有三个学生蹲在水泥路上,用小木棍捅挤水泥缝隙,雨还在零散的下着,前面有同学唤他们回去,他三个却不管不顾。
他们应该是值日生。
刚刚下过雨,地温下降得不多,估计缝隙中有蚯蚓之类的虫子吧。
快乐似乎非常简单却又很难。
学习考试越来越卷,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把时间都用上,也唯恐不够,孩子们离自然和自我也越来越远。
社会运行的现有教育机制下,对人的束缚和人应有的生活之间,得失该怎么去权衡?
我无意也不想去比较什么,更不是予取予舍,去发现发明什么新的观点和看法,这些留待专家吧。
那些专家不断喊出各种高大上的新理念新标准,极尽折腾,就是不让好好教书,让一线教师肓然并无所适从。
教育的真谛在于不折腾。真正的教育家是孔子,他倡导的学思结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知并举、知行合一等教育思想,似乎涵盖现在所有的教育理念。只是表达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罢了,没有那么多的故弄玄虚罢了。
真理表达起来更简洁!
内卷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然而,有意也好,无心却被裹挟也罢,身处其中,谁也无法去改变什么,所有的挣扎都显得很无力,所有的抗争到最后还不是逆来顺受吗?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似乎十分遥远的过往。
那些简单的快乐,那曾遗失的美好! 救救孩子!救救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