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很深大学时期读到文章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能抱,让它哭,它哭累了,不哭了,再抱。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这不就是跟训练小动物一个道理么,也就是常说的条件反射。
可是当我们身为父母时,孩子哭的时候是真心疼,一般是做不到哭着不抱的。话又回来,孩子为什么要哭呢?哭是小孩子不会说话时的唯一语言,哭了就是饿了、拉了或者哪里不舒服了,我们父母需要给予反应,如果经常不理,那么孩子会不会就生出“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的习惯性无助的感觉呢。孩子长大了,虽然幼儿时没有记忆,但是感受是会有记忆的!
我家孩子性格还是比较好的,不会说别人说了不听还不理会别人,我认为是当时对孩子的需求及时满足和回应所形成了好的结果。
还记得在文章中读到过当孩子不听指挥时,可以念三声数或者其他语言警告,然后要求他立马放下手中动作,执行家长的指令。这看似是规则,但其实是简单粗暴的做法,时间久了,会破坏亲子关系。人们常数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亲子关系也是家庭关系中的一种,父母对于孩子也不能一味讲理,也要讲情,一味的要求孩子严格的和你讲道理,那么孩子会感受到被步步被逼迫,有种被逼到墙角的感觉。
有一次,我说到某孩子特别逆反,而他的爸妈就是特别会讲道理,就是由于他爸妈太严格要求太多把孩子逼的了。我五岁半的孩子听到了,直接回我一句“你不也是那样!”我当时有点儿懵,觉得我大大咧咧,不是一个说话咄咄逼人的人呢!
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我呢?我想了好久才领悟到,我总是可以洞察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在一些问题中直接说出他的心声,他总是委婉的说,我总是看穿拆穿他。就像《人世间》中周秉坤和他父亲争吵那段所说“事实就该说吗?哪儿疼抠哪儿”。对于孩子,更多是讲情,而不是一直咄咄逼他,做到看穿不说穿,不挫伤他的自尊。小学开始就都有自尊心了,或者更早。
育儿的知识,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孩子的反应,我们家长也及时变通做法。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所以育儿知识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但采用的时候要结合自己和孩子的性格脾气去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