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Service Design(服务设计)申请奋斗的300多天

和Service Design(服务设计)申请奋斗的300多天

作者: 黑渣Hazel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9:21 被阅读0次

    *长篇预警|无图预警|字数预警|超干预警

    *目标人群:刚刚开始有出国想法,但是完全不知道后面怎么操作的学生党/准备自己diy的童鞋/找了中介但是依然很懵逼的童鞋

    *关键词:Service Design/ 部分DIY留学申请攻略 / 留学自我规划 / 防坑指南

    *个人建议:准备一个身心愉悦的环境,或者码住以后分多次阅读

    首发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6391696,欢迎点赞,留言讨论,评论。



    写在前面:

    19.1.18号结束的最后一个申请,申请的学校不多,就四个学校,分别是米兰理工的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Service Design,GoldSmith(金匠)的Studio,最后就是ual(伦敦艺术大学)的Service Design,相对来说都是在国内非常热门的学校,整体排名都不差。目前为止收到了米理的offer。当然也希望能够收到rca的offer因为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了,如果后面真的收到了大概也要纠结一下hhhh(其实现在就已经很纠结了)。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要分享一些经历和经验,以及一些申请过程中的弯路和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不要掉坑里去。当然从这一篇开始也会成为我的服务设计新旅途的初始篇,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爱上服务设计并且一起交流讨论。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WTT黑渣 无事更新,自娱自乐转型实验中。

    先自我介绍一下背景,

    高考本来想考国美,结果误打误撞进入了某国内211设计知名名字略“野”(因为每次说起来别人都以为是专科,也不知道在哪里)的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前身是动画专业,结果进来刚好遇见改革,选了交互方向,虽然课程大纲课程明显成了小白鼠,但是还好又碰见几位良师。加上一本服务设计启蒙“厚黑书” 《This i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结合自己的个人能力考量觉得挺适合也很感兴趣就决定申请了。

    按照周围人的话来说就是规规矩矩类型,按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分不足后天努力型,大概唯一比较好的技能点就是会说,没事喜欢跟人唠嗑,交流经验,加上我主要是作品集找的机构辅导,其他的靠着自己的人脉搞定了很多,然后提交都是自己走的流程,所以可以说一路磕磕绊绊,好几次都想直接找中介算了,但是看到价格的我真心望而却步,所幸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也获得了很多心得,这些就是我这次写文章的原因。

    好像有点扯远了,拉回来。

    这次是想聊聊关于申请当中碰见的一些问题还有感想,主要是申请过程中的申请注意事项(不完全针对单独学校,也不单独针对某些机构,而是关心一些痛点),以及英语方面的一些问题(后面也会写一篇关于英语机构感想和各类付费课程与软件的评测)。


    开篇我不准备特地介绍什么是服务设计,因为这个你随便一查百度,google,知乎都一抓一大把解释,和前两年完全不一样。近几年突然炒起来的的消费升级以及提升消费品质一类的口号让服务设计这个专业突然火爆起来,但是就我而言我个人感觉国内并没有完善的服务设计教育体系,以及非常好的服务设计发展环境(个人认为服务设计的铺开需要消费者观念的提升,现在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没有这种意识),因此为了不像本科一样在交互设计当中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决定去服务设计已经有较好发展的学校,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这也是我想聊的第一个点,

    1.你为什么要出去留学。

    有很多种情况,镀金,专业深造,提升英语或者其他语言能力,见见世面,移民。可以说目标千千万,但是首先要明确你自己出去的目的,然后再做一些选择,恐怕选学校的时候就会更高效。 这其实也是设计中常常需要做的,确定你的目标人群,同理,一旦确定好了你的出国目标,在选择学校的方面也会有更明确的范围,因为我在接到了米兰理工的offer之后询问了许多学长学姐,也上各大论坛看各方评价,最后觉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才是最好的选择,名气是一方面,但是如果你追求的不仅仅是镀金,其实是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性的,我觉得首先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同样是鸡汤预警 

    2.不要胆小,放开自己

    在申请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其实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往往比犹豫不决甚至放弃是另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申请了反正也不吃亏,有些学校虽然有风险,但是万一人家就好你这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嘛。就比如我米兰理工那份,投出去的时候中介老师一下子砍掉了五个大项目中的一个项目,那个项目我还反反复复改了三个月( ,结果一句话就砍掉了,此外还有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设计,被吐槽说没有可实现性,感觉很不好,当场就飙泪了,但是不论多不安心,还是决定投了试试,虽然感受了一把听说是米兰一如既往的龟速度,但是起码收到了第一个offer算是上岸了。

    好的简单鸡汤结束,接下来才是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点,必要可以好好记个笔记。

    3. 学校了解 - 其实你的选择,比想象更多(针对周围环境不佳,没有强烈想去的Dreamschool的申请者)

    *心累指数:5星

    *主要功用:让你降低被忽悠的各种可能性

    很多人,尤其是刚刚进入留学程序的在读生,往往对学校一点概念都没有,很多中介也会推荐很多大学,然后网上的,中介推荐的各种案例也是层出不穷。有些时候中介推荐学校的首选一般都是国内已经知名度比较高的,而一些小众“品牌”则往往会被忽视,比如说北欧的一些国家。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某一些学校是金字招牌,而会选择对这些学校趋之若鹜。

    在读生个人感觉留学信息来源还是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来自本校的老师和听过的学长学姐,(如果你没有出去了解的话),如果任课老师并没有从相关学校回来,或者对留学有相关研究,大部分是没有经验的(我觉得这种事情,体验过一遍和没体验过一遍完全是两码子事,加上每年对策浮动,变化很大),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对你的院校申请带来一些专业建议的。这种时候则可以获取一些学长学姐的意见来获得参考信息,开口和大胆很重要。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尽可能多的去关注一些中介以及留学推荐,从他们对外宣传的内容中获取学校名称和部分信息,你自己再通过搜索整合进行信息完善,形成自己的申请list。这一点个人现在返回来看其实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个人感觉,目前很多中介其实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你只有自己也去了解,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动和话语权,虽然现在普遍收费比较高,但如果你真的奢望完全依靠别人,我只能说,还是太naive了。

    除了学校的选择盲点外,专业上也会有盲点,很多不同名但是类型趋同的专业,拿服务设计来说,你仔细分析它的定义你会发现还会有不同的延展方向,比如创新设计管理,策略设计等等,虽然叫的名称不同,但个人来看应该是会存在很多的重合点和相关联性的,因为服务设计还是更多的日现在设计思维层面的提升,如何整合各方面需求等等,此外还可能会有一些公益的方面,例如关于医疗,或者环境问题,这些在学校的课程设计当中都会有不同的名称和叫法,而在国外的课程体系中,往往会把研究方向和课程分的很细,服务设计可能是比较笼统的一个总称,他下面可能还会有其他分支一类的,因此在择校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

    这是一份来自L同学的设计分享心得,我个人认为操作上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我先在百度上搜索了国外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然后结合我所在机构之前申请该专业的offer榜单院校,统计出来后结合其实qs世界排名筛选了top35的学校。”

    “当然平时关注其他作品集公众号,有啥消息也及时更新,有一个学校就是看见公众号推荐,觉得蛮感兴趣就申请了。”

    4.多了解,再多了解一点 - 让你的时间和条件了解度都细节化一些

    *心累指数:五星

    *主要功用:专业针对不提供各类ddl提醒服务而出现的拖延症,以及尽可能多的减少后期因为不了解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带来的重新排版和各种细节重新洗牌的时间浪费

    每个中介都在说要做好时间规划,没错他就是这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你做着做着往往首先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拿我自己来说,我做作品集开始的时候是一年前,因为担心自己准备不及时,耽误了英语(实际上到最后也还是耽误了),但是我这人平常很忙,加上有分着急程度干事情的习惯,然后当时想去的学校我只是知道想去,但其实并不知道具体的截止时间(我可以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加上也没有具体规划,当时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学校,甚至自己都没有上学校官网,当时我就只是想,啊,反正我赶快做肯定赶得上,都提前一年了怎么可能赶不上呢🤷‍♀️,但是事实就是,我最后还是做的很匆忙。

    现实情况还原:

    由于我的作品一开始选择的时候我就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作业和项目选择的,压根没想过是不是要重新做一个,我也没这个概念,然后就开始了我的揣摩之旅(这个根据机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过程,因为我在的这个机构比较自由,所以对学生本身的作品集不会有很大干涉,主要是引导型)

    虽然我的本科是交互设计,但由于我们也是小白鼠一届,其实并没有很系统的学过如何去进行整个app交互的全流程,所以开始做作品集的时候,连刚开始整理思路的时候都发现了很多问题,此外我当时只是单纯的以为作品集就是作品的集合,字面意思,加上我没有看到别人作品集的渠道(是真的完全踏入领域的小白),一开始内心里连个标准都没有。唯一的感觉就是我一直在给老师看,反馈,修改,加上我并不清楚自己的做出来是什么层级的,到底能不能够得上一些学校,我也不知道这样改是不是有更好,只能不断的优化优化,虽然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但是说真的,我心里是一点底气都没有,所以这个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不停刷新我的信心和耐心。

    做作品集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很多技能并不清楚,一些设计工具也非常的不熟悉,例如交互设计框图,原型测试,用户旅程地图,服务蓝图一类的,其实花了很多时间了解和揣摩,中途为了保证自己的作业质量和工作质量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另外一个很令我头痛的问题是,由于我选择的基本都是学校内做的项目或者作业,一些作业做的太早了,想法太简单,而且作业还是具有局限性,流程缺失严重,整体复盘难度大;一些作品又是最近的,安排上了结果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是由于没做完最后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结束时间不确定,尤其是一些项目一类的。此消彼长,就导致了我完全没有办法按照机构老师给的计划来一步一步走。再加上我不熟练业务,所以一拖再拖,做作品集也从一开始规律的授课,逐渐变成了隔三差五的问询,加上我完全没有具体的DDL概念,因此我在潜意识里把这件事情又推后了一步,就这样几个月瞬间就过去了。等我真的放下,有时间来好好搞它的时候,就和我的英语各种撞车,两边都抓不好,实际上我认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不仅仅是说你的大安排,比如说几月到几月递交,几月到几月考雅思,你同样需要自己去了解一下各个学校的截止时间,但是不仅仅是截止时间,材料递交内容也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你的时间规划。

    只有当你自己了解了你想去的学校,他具体要什么材料,是不是要邮寄资料,还是视频录制,又或者是什么一些其他要求,加上一个具体的投递时间,你才会有紧迫感,也能更好的预判你的材料准备时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不仅仅是只要提交一本作品集,虽然对艺术类来说它的确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你投递的时候,可不是一本作品集就可以确认的,此外就算是作品集不同的学校也还有上传限制大小,格式,等等等等,都要非常注意,这些都会给你带来或多或少的投递困难。

    艺术类申请的资料一般有

    个人陈述(ps,要注意字数限制,往往包含动机一些)

    个人简历(cv,网上模版很多)

    语言成绩(因为我主要还是考的雅思,所以以雅思成绩为例:一般都是6.5,皇艺作文小分6,限制,ual有小分5.5限制,米理是6分,北欧国家普遍要求较高,比如埃因霍温要7分,美国一些学校也要7,还需要GRE什么的。此外欧洲的一些国家除了小语种授课之外也有英语授课课程,之前都要好好了解做功课)

    成绩单(英国好像需要特殊翻译什么的)

    身份证明文件(一般就是找教务处,没有毕业就是在读证明,毕业了就是毕业证)

    推荐信(如果找了机构,一些机构就可以写,也可以找老师)

    作品集(皇艺的是一张封面,六张内容,此外还可以上传视频,填写视频链接,网站链接等等,项目和项目之间是分开的,不是一本作品集。而米理有作品集上传大小限制)

    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要求(比如上传一张照片要和护照的一样,拍摄一个自我简介的视频,部分资料要邮寄,写一份设计规划…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不同的幺蛾子,要谨慎check上传细节)

    5.这件事情尤为重要重要 - 什么?你还不知道可以先注册账号?

    刚刚说到申请资料和细化你对这个学校的申请了解程度,那这里就想讲讲你怎么获取这些不同学校的申请资料,其实有两个来源。

    1.学校的官网

    2.注册一个这个学校的申请账号并进入系统看递交要求

    在我一开始申请的时候,其实我就犯了这样的一个心理错误——到最后提交的时候才注册账号。而现实是等我申请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作品集做的再用心,没有按照人的要求去做,还是要不停的再次修改以适应提交需要。

    刚刚说到了要注意细节,一般学校的官网是会明确的写出你需要递交的一些文件的,但是具体怎么递交,格式是pdf还是jpg,单张还是多张,上传方式如何,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这些信息,或者干脆没填。至少我就是先大概看一眼我要交什么材料,在粗略看一眼ps里要求我写哪些信息(因为是我自己写的中文内容),但是上传你其实也面临着很多考验,这点我们后一项再详谈。

    也就是说你没到提交这一步,你很多时候只是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是具体怎么交,交什么,都需要你实际进入了系统当中去自己看看。我申请的学校账号都是可以事先注册,然后不断提交文件,而且在你点最后提交之前,都是可以更新的。这样提前注册进入系统之后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细节问题可以不断的修正调整,完全不需要所有的文书都准备好了在一口气提交。例如RCA就是你点进去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以后,你会发现他会告诉你你可以提交哪些素材,格式怎么样,提交的方式如何,你甚至可以试上传,这些都不会影响你的最后申请,还有米兰理工同理,甚至你在上传了文书作品集,点击确认后,只要是待审核(白灯)阶段,都可以对你的文件进行修改,而且你的邮寄文件也可以完全先发过去,对面收到了以后往往还有可能是白灯,这意味着你还是有时间修改你递交的文件(其他学校不知道,但是我发现米兰理工是这样的)

    像我就完全没有经验,导致我最后才注册,一口气提交,尤其是RCA,我还一直想上传网站怎么办,上传视频怎么办,金匠也是,导致最后关头在提交的阶段自己还是修正了很久,花了很多无用功。

    6.降低时间和成本 - 学会整合你的申请资料

    事实上虽然学校的要求大同小异,但是每个学校又是略微有点不同,碰上个有个性的就更是麻烦,因为我习惯每个不同的学校去写对应的申请理由,这也导致我写了很多份文件,也算是把自己捋了一遍。这种时候其实很多经历和想法其实是可以通用的,所以不妨你可以先做一个excel表单,把你要申请的学校动机那些排排坐放在一起,看看自己申请的动机方面有没有什么共通点,然后把自己的经历模块化,根据不同的学校填入模块,在进行润色修改,效果应该会事半功倍。

    7.时间,最重要的还是时间 - 自己申请的时候要留几天时间调整,网申有时候并不是结束,要尤其注意一些要邮寄文件的要求

    结束了上面的一些经验估计你就会想到,我果然还是要留几天时间调整了,踩点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踩点🤷‍♀️,但是我还是建议诸君能早一点就早一点,因为最后你会发现可能有各种幺蛾子出现,比如我就经历了几种。

    *网络拥堵上传不上

    *网络不稳定导致经常刷新把没保存的文件刷没了,要重新上传

    *对方收文件的截止时间就是最后申请截止时间,邮寄网站兼容性太差,单子打不出来,差点没寄出去。

    网络拥堵这个问题你真的很难说什么时候会发生,要是正好你最后提交,那你真的就是GG,我米兰理工提交的时候我艰难的压缩到了要求尺寸边缘,然后网络并不好,那个时候基本已经算是最后一天,我就边掐着时差时间,一边不停的上传,一直上传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多钟,直接通宵没睡好,导致我后面几天都精神不振。

    网络不稳定这个事情真的是很常见,毕竟你走的是国外的官网,总是有各种,比如延迟上传啦,刷新啦之类的(学校的系统不好这个大家都懂得),目前来说我觉得官网体验最好的是ual,其他的都彼此彼此。

    最后就是关于文件的寄送问题,我走的是DHL家快递,也是别人推荐的说好用,我自己感觉也蛮快的,而且我当时叫得是特快(我这边没有优惠,但是听上海的小伙伴说好像有学生折扣,如果在上海地区的可以问一哈啊),没什么毛病就是贵。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家的官网,用户体验极差,极差,极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完全不兼容MAC的任何一款浏览器(此处建议安装虚拟机),只兼容IE!因为他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网上下单,一种是你直接到人投递站填单子,网上下单自然是方便又快捷,但是,作为设计的学生,其实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选择mac作为自己的设计利器,然鹅,他们的官网如果你不是IE就无法填单子,即使浏览器调成IE兼容也不行!(打给客服客服给的回复是,因为MAC使用人群不多,所以这一块是有这个问题,我....)

    结果是,我又是最后全部上传了,拿到了米兰的反馈然后封装在邮递的,为了赶最后一趟飞机,我愣是打了个的士,又花了一百多跑到他们的园区,然后进行的线下投递,真的是惊险(感觉申请学校真的好累)但其实这里完全可以有这种操作(当然我没尝试了),就是可以先上传一版作品集,还有其他文件,然后拿到他们的反馈码,签字封装后邮寄,再修改作品集,然后还可以递交修改版本,另外米兰的最后收取文件的时间是他们的截止日期,否则即使你网申完成了也没用,这点要切记切记。

    8.多逛逛豆瓣,找到组织

    讲真其实我早就不玩豆瓣,百度贴吧这些论坛了,但是这次我发现这些论坛申请的时候用处还挺多。

    有很多小组,信息集中,能快速了解到一些自己想要的讯息

    会涌现出一大批相互交流的微信群

    因为自己diy的时候,填写申请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况:

    *所以这个是选什么学位啊

    *这个空是要我填什么信息啊

    *这个文件上传口我怎么就找不到呢

    然后找了一圈度娘,你就很想翻白眼,什么都找不到。那这种时候如果你加入了一个申请的微信群,里面可能就会有一些申请过的人,那你就可以获取到他们的经验,相互交流真的不要太赞啊。

    9.其他一些个人感受

    1)排名和兴趣到底哪个重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排名参考大家大部分都是参考QS排行榜,但是实际你适不适合,我个人觉得只有读了才知道,但是做选择之前,你可以问一些已经在那边就读的学长学姐的意见,多问,多思考。

    2)日常积累不可少

    我的ual设计方案就是直接拿我的一个课程当中对于博物馆的调研和畅想改了之后弄的,完全不用再想一版新的,大大节省了时间。另外虽然作品集的内容选择上给我带来了很多问题,不过也感谢我平常作业都有好好练习,所以其实做作品集就是一个复盘的过程,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提升和开拓了一些新的想法,挖掘了自己的不足。

    3)到底要不要找机构?

    可找,可不找。因为机构会提供你一个平台,更容易联系到以前申请成功的学长学姐,此外他们看了这么多作品集,辅导了这么多作品集之后能够给予你比较准确的作品集修改建议,起码比你自己摸黑随便做好,在我看来,申请很大程度上是由经验决定的,这种事情真的是一回生二回熟。此外,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很重要,如果你拖延症很严重,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某些设计方面有所欠缺,那可能你就需要压的比较紧,时间观念很强的老师。

    另外ual在上海广州都有办事处,他们是可以提供免费申请的,就是投递的话有点慢,而且你有问题也可以找他们咨询,一般豆瓣都可以直接找到联系方式,我觉的ual真的在这些方面确实是做的不错了。



    写在最后:

    因为我现在只拿到了这么一个offer(突然感觉自己写这些有点自不量力),然后金匠刚刚发来面试的邮件,其他的暂时还没有消息,也不知道会不会有面试(躺平)。另外作品集什么的感觉自己看的还不够多,自己也还在各种摸索当中,我就不乱吹了,也没什么分享。另外我申请的学校也有限,加上也没很了解一些机构,所以上面的这些都只是出于我个人角度和对于申请和规划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因为自己找了一圈,发现完全没有这种攻略啊,都是讲学校还有各种排名吧啦吧啦),尤其针对第一次申请又DIY的各位,如果有雷同,纯属巧合。

    申请时间这么长,既然决定了出去读那必然还是要好好走,所以不能完全依靠外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态,如果凡事都希望靠着其他人来搞定,有的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申请过程固然繁琐,但是望诸君们还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少依靠他人,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好伙伴。

    最后锦鲤祈福一波,希望其他家的爸爸们也能给我个肯定好评,也希望诸君都能去到自己满意的学校!

    新年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Service Design(服务设计)申请奋斗的300多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i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