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逸老师的佛学专栏中,熊逸老师说,佛陀的原创性观点是“缘起性空”。涵义简单讲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不由自主的、瞬息万变的聚合体。
佛教层层叠叠的理论、戒律、修行方法,要么建立在这个观点上,要么来自对这个观点的不同理解。
我们可以看一朵云,这朵“云”只是我们为了方便起见给某一团水蒸气取的名字,它在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很多水蒸气的分子因为各种缘故暂时聚拢在一起,这就是佛学所谓的“缘起”。
这些水蒸气分子一边聚、一边散,风稍微大一点就散光了;或者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珠,变成雨水落下来;从来没有一个稳定、实在、能自主的形态,这就是佛学所谓“性空”。
“缘起性空”,这就是佛陀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悟出的那个“道”。佛学的各种理论、戒律、修行方法,都是从“缘起性空”这四个字上生发出来的。
“缘分”这个很通俗的词就是从“缘起性空”这个高大上的佛学概念来的。
你和你喜欢的人能不能修成正果,这不取决于你们的努力,而取决于你们之间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就是说,你对你的爱情,乃至命运,都是不能自主的,一切都是由缘分在替你做主。
现在你可以试着用“缘起性空”的眼光重新看看万事万物,你会发现眼光一变,全世界就立即改观了。云不再是云,山不再是山。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有一段很著名的话,说自己在参禅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来功力深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很多人理解这段话,都是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出发,但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普通人的感受。
当你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以后,山在你的眼里就不再是山了,而是无数石头、土壤、植物的短暂聚合体,瞬息万变,弹指间就死掉了几棵树,弹指间又碎掉了几块石头。
我们只是出于沟通和理解的便利,才把这一团变动不居的,由无数各式各样的东西临时排列成某个形状的“集合”叫作山。
你能见到的任何事物其实都不是单个的事物,而是由若干事物排列出来的集合,而无论是排列物还是排列方式都在瞬息万变。恒常不变的状态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无常”这个概念最本质的涵义。
于是我们看到,任何事物,在空间上看,都是无数元素的集合;在时间上看,那些元素都在不断地增减和变化。所以,一叫“山”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切名词都只是我们为了沟通和理解的便利而创造出来的。
这些名词一经创造,人们就错误地认为一个名词总会对应一个事物,那么名词既然是确定的,它所对应的事物也就应该是确定的。这样一来,人们对全世界的理解从根子上就都错了。
我们用今天的知识来看,“缘起性空”揭示出了一个很严峻的语法问题。名词概念虽然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必要工具,但这种工具有着很大的缺陷,会严重歪曲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