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

作者: 静观风 | 来源:发表于2021-12-25 12:07 被阅读0次

    南京城,事情办得出乎顺利。背包病撩骚,既然回不了公司,忙里偷闲,看看地图,中华门就在附近,去逛逛。

    偷来自己半日闲,景区也闲。工作日加上新冠作孽,虽无罗雀,却也游人寥寥,可惜了这冬日的艳阳蓝天。上观天象却有些发怵,这密密细云如伞如网地泼洒开,甚是少见,应是某方祥瑞迎人入城。心情顿爽!

    正门前两排古木引道,过了长干桥抬头就是城门,日头直扑其面门映出一脸皱褶满面沧桑,凝眉垂目俯视苍生。不知其旧貌是否如今,但九九八十一门钉依然展出帝都的森严和孤傲,门洞长而阴暗,访客朝臣路人的心境进城前先被压抑成细细的一条,走出时应是缩颈仰头四探,唯唯不敢高声。

    民国年间,为保护原迹在聚宝门两侧依旧墙垮塌处顺势修出东西二门疏导交通,同时改名中华门,实在是有为且高明之举。进得门来,右侧有个埋聚宝盆处,倒是第一次听说明朝建成时这里叫“聚宝门”,如真是,那朱重八就毕竟还只是潦僧花子的见识,首都主城门取了这么个俗不可耐的名字。远在几百年前的唐代长安就已经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门名序列,后面的大清也有宣武永定之类,而想想明朝那些烂事,倒也觉得这“聚宝门”和朱家算是合拍。

    据称这是唯一的三重内瓮城城门,和其他瓮城不同,都在主城门后建成,说是主门被破后还有瓮城可以抵挡一阵,不,三阵。主城门背面二层和第一瓮城内设有十来个“藏兵洞”,说是“内可藏兵三千”。左右环走内外打量后不禁失笑这不伦不类的解释,对破城入侵敌匪莫不以围而歼之为上策,而“三千”兵士藏于狭长低矮的洞里是个啥子战法?既然在城内,要“藏”起来作哪门子“隐蔽”姿势?如果原就叫“藏兵洞”,这“兵”就不是指士兵,而是兵器,具体应该是守城器具物资。

    瓮城城墙上有些明显不合的假墙,走近一看原来是粗制滥造的伪装,为了罩住灯光设施。而这些设施想必是“高人”们为了制造夜景光效所用。记得西安有个城楼被环岛围着不接城墙,整夜被无数灯火装点得就像一失火的建筑,通体发亮大路灯一个而已,不知有啥美学或是艺术或事历史寓意,道行太浅看不懂!改天晚上过来看看中华门,体会一下南京城市艺术家的水准。不过白天这瓮城上的劳什子,实在是煞风景。

    门后斜长的台阶和甬道,没有也没必要装饰,简单地宽阔就足有不怒之威。东西各一条,步道台阶供人上下,而斜面供物滚滑;斜面明显宽于步道,可见守城物资运送的重要。城头除了宽阔平整倒是没啥特别,几件简单地“装古”器具懒懒地排在上面供人当背景,余下只剩冽冽旌旗和高挂的红灯笼。从垛口伸头想体会一下居高的感觉,没成,除非爬上探出身体方可。那,当年守城兵士们估计也看不见爬墙之敌,只是一通胡投乱放,否则探出的身体早成活靶。遥想当年攻守的喧嚣,不胜唏嘘。

    城墙围起了城,城门是通道,唯一能与外界交流来往的出入口,扼住它,一城尽在掌握。修城墙建城门耗的都是民脂民膏,保护的多是当权者的利益。如来犯不是黄巢张献忠之类禽兽匪帮,不是日寇清兵无人性的屠城,或者没有种族仇恨没有信仰互敌,对于纯粹的政权争夺城中百姓应该没有理由死命守城,历史上有很多归降大概都是这么个路子。城墙再厚,城门再高,肉食者谋之,勿扰百姓,就像春秋时期的战争,然而人心不古谁又能说清。如今环视,似有另一种城墙城门日渐高出,不禁噤若寒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jd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