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醒醒说文”的第二篇。
季羡林老先生《容忍》一文中说道,容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并举了两例。
先以唐朝大官治家有道,家庭和睦,原因在于“家庭中要互相容忍”,并提到百家姓中张姓的传统就是容忍,还会在春联横批上写“百忍家声”。这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人平时是需要讲究容忍的。
接着又讲了自身的例子,年轻时在国外过海关被检查,差点发火,却因为同行老者提醒要容忍才克制住,天下即太平。这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容忍的不容易。
说了容忍的重要性和不容易做到,然后说到容忍的界限:在国外留学时,自身受侮辱可以容忍,用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涉及到祖国被侮辱,就绝不能容忍,这是容忍的界限。
最后讲到我们现在的国人,容忍度极低,一点点小事就容易大动干戈,同时寄希望于大家,多容忍。
读罢此篇,想起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现在似乎都不喜欢这样说了。看电视剧,看小说,都寄希望于主角能够“爽”,被压迫就要反抗,被轻视就要鸣不平,平时受了一点点委屈、言语上被冲撞了几句,都要想方设法还回去,美其名曰“不当软柿子”,坚决不受气。这种类型的影视剧,比如之前热播的《延禧攻略》,女主角一路打怪升级,成绩傲人,观众纷纷大呼过瘾。纵然剧中背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社会的皇宫,但是这种价值导向,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模仿。
我们国歌里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是针对我们民族被凌辱的时候发出的呐喊,但是现在似乎很多人把这个声音用在生活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睚眦必报”。但是转过头来想想,有这个必要吗?
家庭生活中,家人之间是要用爱来相处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事情各方都有理,根本争不出对错,这时候只能靠容忍,彼此让步,否则吵一个天昏地暗,只会造成家人之间感情的隔阂。长此以往,互相不体谅不容忍,家庭关系破裂,那多可惜?暂一时的退让,过后再慢慢梳理沟通,才是家庭矛盾的正确解决方式。
在社会相处中,同事间,朋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都有可能因事生罅。也许是别人无意间一句话,自己放心上了,就此计较起来,关系变得僵硬。就算是别人有意,何不当成无意来处理,笑一笑就过去了,如果硬揪着不放,于人于己都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担心自己变成软柿子随便人欺负,那何不升提升自身,当某方面有了突出能力,超越旁人,到那时自然也不会被当成“软柿子”了。
想起前几天一个同事开车上班路上发生的事。早高峰拥堵,刚好遇到有人插队,同事没有让行,结果被剐蹭了,明显是对方全责。对方下车就气势汹汹讨理,同事说私了,对方不愿意,打了110,之后到处理中心,对方被认定为全责,这下既要承担责任,还要帮同事修车。其实这事情说起来多简单,于情来说,要么同事当时让一下,大家都省事,也不会发生后面这么多事;于理来说,对方插队本身就错,追尾剐蹭到别人,自己做错了还理直气壮,弄的自己担责还要掏钱。出于公义,这件事要讲理,那做错事就要挨打,态度强硬反而给自己招来横祸,如果当时能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矩办事不插队,撞了别人态度和缓先道歉,也省了多花钱,更避免了耽误大家的时间。
忍一时,退一步,还是很多人学不会的一门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