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空城计”的故事。
关于这个三国故事,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是:诸葛亮城门大开,独自一人在城楼上抚琴,司马懿前来攻城,见状,以为有诈,撤兵了。
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诸葛亮认定司马懿多疑,故布疑云,果然成功吓退了他。所以,大家就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不吝恭维,对司马懿刚好相反。
可事实上,三国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恰恰就是他司马懿。
这样一个隐忍而有智慧的人,当时真的看不出来诸葛亮的把戏吗?
仅仅只是因为他谨慎而多疑吗?
我觉得未必。
以当时的情况,造成这个我们看到的结果,或许是两个智者的默契所至。
诸葛亮的淡然,那是给外人看的,他们图个热闹,但司马懿何许人也,他看懂了这个局。
哎,那既然看懂了,为什么不进攻呢?拿下一城,顺便活捉诸葛亮,这得是多大的功劳啊?
他,司马懿,还真不能进攻。
就因为对方是诸葛亮,他是司马懿。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狡兔死,走狗烹。
他俩都是天下闻名的谋士,不同的是,司马懿侍奉的是曹操。
曹操这个人,多疑那是出了名的。今天,如果掣肘司马懿的诸葛亮死了,曹操就该对司马懿不放心了。
这能行吗?
对于觊觎天下的司马懿来说,这当然不行,最起码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不行。
所以,为了保全自己,为了自己未来的宏图大业,牺牲点名声算的了什么?
于是,想明白了这些,索性将计就计,就有了大家看到的那一幕。
而这个事,算得上是不拘小节的典型案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