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收拾对手的两个阳谋,不可不知

资治通鉴:收拾对手的两个阳谋,不可不知

作者: 鉴史悟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4-30 20:33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第十九卷汉纪十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原文】

           弘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陽与善,后竟报其过。董种舒为人廉直,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端骄恣,数犯法,所杀伤二千石甚众。弘乃荐仲舒为胶西相;仲舒以病免。汲黯常毁儒,面触弘,弘欲诛之以事,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臣、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上从之。

    【译文】

    公孙弘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内里心机很深。凡是曾经与他不合的人,不论关系远近,虽然表面上装作友善,后来终究要予以报复。董仲舒为人清廉正直,认为公孙弘阿谀奉承,引起公孙弘的嫉恨。胶西王刘端骄横放纵,多次违犯法令,杀伤国中二千石官多人。于是公孙弘推荐董仲舒为胶西国相,董仲舒因病而得免。汲黯经常诋毁儒生,当面触犯公孙弘,公孙弘想找借口将其杀死,便向汉武帝建议:“右内史管界居住着很多显贵的大臣、皇室子弟,难于治理,不是平素有威望的大臣不能胜任,请让汲黯改任右内史。”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解析】

    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做过狱吏,后来触犯法律被免职失去经济来源,于是开始捕鱼为生。汉武帝求贤若渴,对人才不拘一格,公孙弘因学问闻名郡国被举荐入朝为官。后来,武帝派遣他出使匈奴,因复命不符合汉武帝心意被免官。几年后又因学问好,为人谨慎,孝敬父母,再次被举荐入京为官。

    在职期间始终忧国忧民,把边境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反对酷吏管理百姓。武帝非常认可他,在数年期间公孙弘连升三级,最后竟直接成为拜将封侯第一人。官运亨通,先来者都在其后,故引起其他人不满,其中汲黯和董仲舒就是两个典型。

    我位列三公,俸禄多为人勤俭节约被人诋毁沽名钓誉,欺诈世人。官场左右逢源,尊重领导的意见,从来不跟别人针锋相对,可被人称作阿谀奉承。

    为此,任谁听到不利于自己的坏话,心里都很不爽。何况公孙弘平民出身,“三起三落”,如今这个职位来之不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人头落地。

    所以对于那些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公孙弘事后报复他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看公孙弘是如何报复汲黯和董仲舒这两位大爷的。

    报复手段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1、从国家层面出发,占据道德制高点

    汲黯和董仲舒对公孙弘的所作所为很不顺眼,总是想方设法在汉武帝面前诋毁他,为此双方矛盾日益恶化。

    发生这个材料的时候,公孙弘已经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想收拾这两个老家伙,办法多得很。比如暗杀、诋毁、诬告等等。但是,有一定的风险性,弄不好容易被对方反噬。如何即把对方收拾了,还让自己没有损失,同时让他人说不出话来,这才是关键。

    武帝的胞兄胶西王,为人凶残暴虐,生性嗜杀,他的封国内无数太守级别的官员被其谋害。所以,对于董仲舒,公孙弘的办法就是让其去做胶西王的相国,让当世大儒去教导这个不太懂事的诸侯王,企图借胶西王的屠刀,取董仲舒颈上的人头。

    对于汲黯,就让他去做右内史,美其名曰,京城重地,需要德高望重且刚正不阿的人负责。

    从表面上来看,对于董仲舒、汲黯的人事任命都是基于国家的考量,而且也充分肯定了董仲舒和汲黯的能力。

    除了实施者外,谁都看不出公孙弘是想利用此事来收拾汲黯和董仲舒。

    这就是公孙弘报复别人的厉害之处,就是要报复,但是理由极其正当不容拒绝。此外你还没有办法找出破绽,要是你拒绝了这个人事任命反倒是你的不对,更何况这将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没有合理的理由,不同意就等于抗旨,一旦扯到抗旨问题上,公孙弘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矛盾转移到皇帝那边。

    2、利用性格缺陷,巧妙安排不符的工作内容

    细细一想,公孙弘对汲黯和董仲舒两人的安排可谓是极其高明。

    首先说说汲黯,他这个人为人耿直、傲慢、不讲究礼数、怼人很不注意场合,汉武帝也经常被他弄得下不了台。而他到任的右内史,负责管理京城重地,这里有很多高官显贵,皇亲国戚,随便揪出来一个都惹不起。

    以汲黯这种性格只要上任,要不了几天必然跟这些达官贵族爆发激烈冲突,到时候不用公孙弘出手,自然有人会暗地里抓住机会搞汲黯。

    我们都知道,董仲舒乃当世一代大儒,文学造诣非常高,要他去当胶西国国相,胶西王这个人为非作歹,杀人如麻。只要董仲舒一去,拿出好为人师的性格对胶西王各种建议,只要稍微惹胶西王不高兴,说不定就被一刀剁了。

    所以,公孙弘对汲黯和董仲舒的任用建议,实际上都是借刀杀人而已。从根上其实是利用他们两个的性格缺陷,委派不适合的事。

    对于董仲舒,是利用胶西王个人的性格问题,对于汲黯是利用他本身性格的问题。可以说,只要按计划把这两个人安排到对应的位置上必定会发生公孙弘所预判的后果。

    3、制造矛盾,借刀杀人

    报复对手、敌人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清除异己、或把对方彻底边缘化。想到达这个目的,还必须要制造矛盾,借外人的手除掉自己的敌人。外人之所以愿意借刀,在于与对方有矛盾,而自己则可以置身事外。

    同样的,不管是挑拨离间、还是借刀杀人,前提都是要让双方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说董仲舒。

    胶西王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是常有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潜在的矛盾旋涡,谁进来了都逃不过他手里的屠刀,不需要公孙弘送礼、挑拨离间,直接将董仲舒丢进去就OK了。

    再看看汲黯。

    汲黯和京城高官显贵,本身没有什么矛盾,但是汲黯为人耿直,敢于直面惨淡的社会现象,哪怕是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要不是汉武帝了解他的个性,爱惜人才,他死一百次都不够。京城高官可不像汉武帝那样宽宏大量。高官子弟犯了事情,其他人管理者在还可以通融,若落入汲黯手里又是另外一个结局了。所以汲黯很容易和京城高官产生矛盾。

    通过人事任命,让汲黯到这里当差,只要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性子来,那么后面源源不断的矛盾是必然的。人免不了犯错,被别人逮住机会,三人成虎没事都说有事情,到时候就算皇帝信任汲黯,他也百口莫辩。

    只要矛盾存在,就必然会出现斗争,出现斗争就容易流血。

    所以,再反过来看公孙弘如何对待汲黯和董仲舒。

    他没有说二者坏话,反而还在皇帝面前大加褒奖二人,甚至委以重任,更给别人一心为公的形象。而届时汲黯、董仲舒若身陷囹圄,不过是他人手笔,与公孙弘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以说是借刀杀人与自我挖坑的双重结合,报复的目的到达,自己还置身事外,坐看狗咬狗,何其快哉!

    【启发】

    公孙弘对付汲黯和董仲舒的策略,其实也是常见的两种。用更直白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利用事情的不足或个人本身的性格缺陷,进行错位对接,从而导致矛盾发生。

    比如,某件事、某个地方就是烂摊子,谁去都搞不好,都要承担责任,把你丢过去,美名其曰重用、高期望。亦或者某件事、某个地方极其容易出错,美名其曰让你去锻炼学习。

    在《龙年档案》这部电视剧中,罗成去天州市当领导,为百姓谋福利。刚上任第一天就在门口摆摊解决老百姓陈年堆积的问题。龙福海作为天州市地头蛇,防止罗成抢了自己的功劳。于是开大会当面让罗成立军令状,并且权限很小,限期内处理好当前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可以一箭双雕,其一处理不好,罗成识趣离开天州市,不是我让你走。其二在解决老百姓问题时,我从中作梗,让你没办法大展拳脚。

    又比如,根据你的性格,让你去做一些你性格无法胜任的事,让你自己搞出问题,最后顺势收拾你。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玉皇大帝委派各路天兵天将收拾孙悟空,但是都难以制服他,没办法只好诏安,让他上天庭做官。猴子的本性是活泼好动、好吃桃爱玩耍,你让他去养马看桃这不是在逼张飞绣花,诱导犯罪?

    不边缘化你,甚至还是重用你,但是你的性格去做这类事就容易出问题。

    上面这两个招数能不能防?

    这属于阳谋的范畴,基本上防不住。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收拾对手的两个阳谋,不可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ny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