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收出很多没用过的或者过期的物品呢?这些物品都是在当时我们都是费劲心思囤回来的,也占据了我们的空间。
每个人都该拥有一套专属于当下的自我的断舍离。
通过《断舍离》一书,让你学会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你的人生更舒适。
作者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一、断舍离的机制
断: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
舍: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送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
离:脱离执念,了解自己并爱上自己,心情愉悦
01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
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这样的结果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的必需品,也确认在用的东西,才会就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只要认真地去收拾,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认真思考一番,考虑东西现在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在你的生活里有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只关注那些生活必需品,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
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你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02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
一到换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可衣柜里明明已经塞满了衣服。这就是典型的“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可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也就是一种“说是有可却没有,说没有可是却有”的奇怪状态。这种情况让作者想到:“丢掉这些衣服,是不是就等于丢掉执念的行动呢?”这其实不是留念,而是一种执念。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切就从衣柜开始吧!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从家里的衣柜、抽屉开始,进行有意识的改变,慢慢就连你与周围人的关系都跟着改变了。
最近我也整理了一下我的衣柜,居然翻出了十年前都没穿过的衣服,还有一些几年都没穿过的,每次收拾都舍不得扔,认为还有机会能穿上,实际上这些真是压箱底了。了解了断舍离的机制,果断一部分扔扔扔,一部分捐赠出去。
03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断舍离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物品交朋友。也就是说,下一步要开始做精挑细选的工作了。
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认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二、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01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我们原本就很讨厌扔东西,也本能的喜欢储备物品。为了未来可能会到来的危机而提早做足一切准备的想法总是不断浮现在我们的意识里。不过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所储备的东西远超必需的量,而且还存在囤多了过期的情况。
从“看什么都是垃圾开始”的东西开始下手自己很在意的东西就留到以后再说,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肯定堆成山了,所以可以先扔那些。扔的时候不需要给它们分类,只需要问这些东西还要不要就行了。
等执行一段时间,在回头看那些收拾过的地方,会发现当时犹豫东西,现在觉得“把这个扔了也不错”。大多数人事后会发觉:“会让我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需要。”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就能慢慢学会扔东西了。
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把东西送给别人说,要说“请收下”。
02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足的空间
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留出三成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解决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接下来就是碗柜、餐具架之类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了。这些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放一成东西。
限制了物品的数量之后,打扫和整理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和快乐了。
重复进行彻底的七、五、一成收纳之后,你就会切实的感受到自己的品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个微习惯-日扔一物。在整理和扔“垃圾”的过程中真的很治愈。而且对消费观也有了改观,不会随意消费,只入生活必需品。
通过断舍离重新认识自己,找回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让你的人生更轻松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