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对我们造成伤害的食品和化妆品。
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事件。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2011年的“瘦肉精猪肉”事件。
2015年的贴面膜成荧光脸事件。
吃进肚子里的、用在皮肤上的,都会对身体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们的质量品质问题我们很难检验。真正遇到有副作用的商品的时候,它们的副作用不仅严重,而且经常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显露出来。
所以,今天我想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保障食品和化妆品的质量问题。
01
1761年,现代意义的铅笔量产。制造铅笔的木材、石墨、黏土、黄铜、硫化镉等等一系列材料需要成千上万个工人提供。而伐木工人用的斧子是用铁锻造的,工人穿的衣服是纺织者做出来的...。
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越是分工,人们就越能够集中生产自己擅长的东西,然后进行交换。
这是传统工业的供应链,一件衣服的布料质量,用手一摸就能了解,立刻就能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布料,哪怕一个小小的扣子,我们都能够追溯,知道是谁干的。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的人知道自己会被盯着,相对质量也能够有保障。
每次交换时质量检验的成本较低,所以尽可能地分工就能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乳制行业的产业链。我们喝的牛奶从超市购买,超市从企业进货,企业从加工厂生产,再然后加工厂从奶站收购,最后奶农统一去奶站挤奶。而奶农们喂牛的草料从草场收购。
看似毫无破绽,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人存在能动性”。在考场,有人监考可能会有人作弊,没有人监考一定会有人作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瓶牛奶出现问题,可能是包装盒造成的,可能是运送的过程造成的,可能是加工的过程有问题,可能是牛有问题,可能是挤奶的过程有问题,可能是牛吃的草有问题,也可能是种草的那块地有问题。
人可能用劣质的包装盒,可能运送有问题的牛奶,可能挤奶偷懒,可能喂牛次等饲料,可能种草的地被污染,甚至可能没有牛都能生产牛奶。
一旦一瓶牛奶出现问题,对于追溯出处、并检验的成本是巨大的。
02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宣布,查出问题的22家乳品企业中“凡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资格的,一律取消中止。”
一家现代化的工厂,从牛奶被倒进储存罐,到低温消毒、加工、包装、入库、出库,整个流程都实现了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对于工厂来说,他们做出的投入非常大,固定成本非常大,他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断送前程。
而对于上游的奶站和奶农来说,他们唯一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牛奶的价格,实现利益最大化。
“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的本质都是为了提高价格,唯一的不同就是“瘦肉精们”提高的是稀缺性,而牛奶提高的是数量。
奶站为了提高牛奶重量,掺水。水多了浓度不够,就掺一些淀粉。蛋白质含量不够,掺入了三聚氰胺。对于开奶罐车的人也不能完全信任,利益的驱使,他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种诱惑还是挺大的。
在22家企业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之后,三鹿被杀鸡儆猴。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许多乳业工厂开始办托牛所。奶农把他们的牛送到统一的地方挤奶,并且由工厂保留样本。如果奶罐车里的牛奶有问题,就可以通过样本溯源。这样管理、品质检验的成本就下降了。
再进一步考虑,统一管理奶牛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上面提到有可能牛吃的草有问题,那么加工厂不仅要有自己的奶牛,还有自己的草饲料来源,甚至还要有自己的种草场地。这样整个产品的闭合链条才能建立起来。中间交易的次数越少,质量品质检验的成本就越低。从种草、割草、送草、养牛、挤奶、检验、加工,全是一家企业的内部完成的工序。
所以,要提高和确保牛奶的品质,就要向上延伸产业链。
换句话说,选择拥有更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的牛奶,是确保品质的一个好方法。
文章首发于「蜜码」 ID:mima_2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