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我们到晨山的第二天,就在这个上午我们听了两节有深度的数学课,一节是三年级何老师的认识周长,另一节是五年级陈老师的方程问题,两节课下来我感受颇深,我知道光有感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这次听课中我吸取到了什么?认识到自己课堂上的什么问题?首先从何老师的课堂说起。
[课堂回顾]
上课之前学生就拿到了练习单,请你描一描下列图形的周长。当一个新的名词“周长”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一下子就兴奋了,还没开始上课孩子就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聚焦周长针对学生描写的情况,何老师在黑板上总结出了孩子出现的以下问题,并且一个一个的聚焦问题,有的孩子只描了五角星的一个角,孩子们立马反应到这样不对,我们应该描出五角星的五个角,有的孩子这样描对吗?不对 因为这个图形不是封闭的图形.....那封闭图形有没有周长,学生抢答到没有,在孩子们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总结出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学生们聚焦什么是周长以后,何老师立马让学生进入了习题,下列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请你描出他们的周长。
聚焦周长孩子们前面学习的比较好,练习题很快就完成了,何老师应该是早有准备立马抛出下一个问题,你看,老师这样描对吗,何老师围绕着最后一个梯形的外边缘连续描了两周,孩子们很机灵立马反应到,老师这不是周长,为什么?因为你描了两周,那老师描的是几个周长?两个周长,学生在老师的一问一答中很快就明白周长指的是一周的长度。
探究2环节,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聚焦周长学生想到了测量,那行你们用自己的方法测一测、量一量,学生很快就量出了每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并且计算出了每个图形的周长,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大家很快就明白了周长的计算方法,紧接着何老师拿出法宝出示了一个圆形,它的周长你会计算吗,孩子们立即傻眼,这个是圆的我们怎么用直尺测量啊,学生焦虑的讨论着,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们可以用软尺去测量,这个孩子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们这节课的聚焦重点不在这儿,以后我们再来研究。坐在后面听课的我当时很不理解这一点,为什么不让学生继续去探索?直到教研完我才明白,原来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就聚焦什么。这个环节只是给学生埋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化曲为直”的思想。
接下来就到了课程的高潮,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请你说说理由。
聚焦周长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图形兴奋的说道,左边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那你可以上来演示演示吗?几个孩子连翻上来展示,其中一个孩子说道,我是把这个图形看成是由小棒组成的图形,把下面这根小棒移到上面,右边的小棒移到左边后就成了一个长方形,并且和左边的长方形大小相同,所以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在所有孩子的努力下这个图形成功突破。
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一组凹下去的图形,他们的周长一样吗?孩子们愣了两下,立马反应到不一样,因为下面这根移到上面,中间还多余了两根,所以右边的周长比左边大。整节课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孩子们的思考中度过,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聚焦问题、突破问题。
[教研反思]
何老师这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每一个环节都合理分配了时间,哪个地方该快、哪个地方该慢,整体的节奏感特别好,学生不仅学会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而且课程内容还如此的丰富,我想这就是课堂的效率。干老师在评价这节课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让我彻底反思到我课堂上的致命缺陷,他说一节课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透这是很恐怖的,这就相当于课堂的“癌症”,干老师这番话说的如此震撼、如此认真。我觉得干老师这番话就是说给我听的,这周一我还在苦恼的跟张浩老师说,我觉得我设计的一节课内容总是讲不完,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当时我只是意识到了问题但是我没有意识到问题有这么严重。一节课应该聚焦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敲打的重要内容又是什么?一节课不是要讲的越多越好,而且概念的建构怎样做才会更好。就拿这节周长来说,我们聚焦的应该是周长的概念该如何更好的渗透,怎样求周长等等,干老师的话语句句犀利、但是针针见血。陈美丽校长说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是清爽、不啰嗦的,比如说你想给学生传达请大家坐端、看黑板、不要写啦,这样说太啰嗦,只需要给学生聚焦一个词就够了,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先给学生训练好,给他一个词就明白我要怎么做。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是我以前上课未注意过的,可能我也有避免的意识,但是我不知道这种问题是有这么的浪费课堂时间,很感谢这次能来到晨山,让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改变认知立在必行。这次教研也让我震撼不已,课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拿到桌面上一一分析,每一位上课老师出现的问题都毫无遮掩的表达出来,场面此起彼伏激烈不已,原来教研也可以如此富有激情,教研完我的心情是舒畅的,我似乎看到了前方模糊的道路,但是我心里坚信不管这条路有多不清晰,我都要走下去,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聚焦周长 聚焦周长 聚焦周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