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窗外的天空阴沉,一直像布满了灰,心想北方的冷空气终于来到了成都,久违的春寒料峭也即将莅临。
室内的温度也从18℃,已经降到了15℃,配合着这次降温。已经换上的薄毛衣,手臂有了凉意。大假以后子宇一直住在锦苑,电视也成了装饰品。常看的央视财经频道的第一时间,以及央视读书频道的读书栏目,也只是想想而已。
早上8点半,蒲先生带着子宇去俱乐部踢球了,当门关上的一刹那,我的兴奋神经也开始活跃起来。
泡上一壶绿茶,房间氤氲着袅袅的白色茶气,拿出从成华区图书馆借的《寻求意义》,作者李泽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封面的李泽厚青春朴实,而作者介绍的李泽厚已经是花白着头发的智者。对李泽厚的介绍是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
这本书分忆往、杂记、思想、序跋四个部分,以及附录:学人眼中的李泽厚,后记。
这些学人许多都是第一次知道,而钱学森却是耳熟能详的。他眼中的李泽厚:
看来西方国家继承希腊一派传统,只强调抽象思维,说什么思维就只有抽象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基础。而我国却有另一派,“庄禅派”,强调又一个极端,只有形象思维,甚至排斥语言文字,为了批评前者,举出后者,作为我国先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大为必要的。您立了功!
钱理群眼中的李泽厚:
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刘再复眼中的李泽厚:
李泽厚是中国大陆当代人文科学的第一小提琴手。
在后记中,编者马群林写到:“李先生是’思想者’(thinker),不是作家,也不是艺术家,但是,这位中国当代大哲的文章,意蕴之深厚,情感之饱满,文辞之清丽,一直以来备受学界称颂。一部《美的历程》,……’是我常拿出来读的书,有时吟诵一两段,觉得像诗,不像论述’”蒋勋。
在《往事如烟》一文,作者开篇写到“人们常常说,往事如烟、浮生若梦。其实,梦醒了也还是梦,否则便是死亡,但我们却都活着﹣﹣我活着正在写这些字,你活着正在看这些字。
人活着很难不成为记忆的负荷者。人们也常说,年纪愈大,愈爱怀旧。不过对我来说,回忆使人痛苦。因之只能回想一些非常表面不含内容而且是小时候的事情。那真是往事如烟,如梦如幻,好像根本不曾存在却又肯定发生过的情景了。”
接下来作者从自己最初的记忆开始回忆,经历的过往模糊又清晰,最后作者说“活本偶然,上述这一切更非常偶然,非常个体化:它们只对我有意义。它们不成其为’往事’,而且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又依然那么实在。它们如烟似梦,却仍然是我这个个体真实存在的明证。”
我们常说往事如烟,有时又说往事并不如烟。的确难忘的经历,以及曾经的美好并不如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