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味书城订购的书到了,中午取回,即开始阅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看完自序部分,做了三页读书笔记,然后出门办事。谁曾想,这一去回来就过23:00了,搁在平时看看微信刷刷抖音然后睡去,而今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暂且就说说本书的自序《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这部分内容吧,昨天已有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亲自读,的确被王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所折服!自序部分有十二层意思表达,第一层“评课就是评自己”,我旁批了“评课的本质”;第二层,我的批注是“评课者的角色”,王老师总结了两种角色:一为热情参与者,一为冷静旁观者。我觉得我们不能把这两种角色分开来看,每一个评课者,应该既热情参与其中,又超然其外,理性思辨。第三层,王老师讲的是“评课者的心态”,坐着评,站着评、跪着评,骑着评,看完这四种心态评课者的表现,联系实际,我忍俊不禁。第四层,王老师讲了“评课的三种形态”,“欣赏性评课”“批判性评课”“建设性评课”。第五层,我提取的关键信息是“评课的核心是倾听与理解。”第六层,王老师说好课是相对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课标准,他提倡“因地评课、因时评课、因人评课、因材评课、因境评课,科学的、富有生命力的评课。”第七层,我提取的关键信息是“因人评课,评课者要有温度!”要尊重执教者,让执教者通过评课者的评议,找回职业尊严和专业激情。“评课时不妨厚道些。”王老师的话振聋发聩,我认为评新入职教师的课,适宜“欣赏性评课”和“建设性评课”相结合,给予他们信心和期待。“评课要有主题”、“评课要有所悟”、“评课要评‘学’”、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这是后面几层内容的信息。
王老师着力剖析了一堂好课的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就说第一重境界吧,对于“在”字,王老师阐述了三个层次“身在”“意在”“思在”,人在课中,关键是“思在”,而这重佳境的实现,关键在于坚持和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
回想自己的教学,尽管自诩热爱语文教学,但在独立思考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我和身边的同事一样,从网络资源中筛选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二次加工便成了自己的教案。还有的时候,把上一届老师的教案电子版要来,直接打印,然后象征性修改,只为满足学校二次备课的要求。
功夫在课外!备课时选择了方便快捷,课堂又有多少情味和深度?备课时没有思考在场,又谈何“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周24节课,备语文,全校音乐六个课头。那时教案一律手写,手头除过一本《教学参考书》,再无其他教学资源!看完课文看教参,然后手写教案。教案写完,教材熟了,流程清楚了。而今,推行电子备课,初衷是为了把老师从繁重的教案备写事务中解放出来,把功夫下在课前准备上,但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后人的依赖性和惰性也潜滋暗长……
王老师“语文课的三重境界”,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追寻的理想境界,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练内功强素质,扎根讲台躬耕实践,勤于反思深钻细研!
努力吧!做一个行动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