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静待静待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12:58 被阅读0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坡仙”,后世人也称“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才子。生于四川省眉山。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被后世乐为唐宋文学八大家,又称“苏门三学士”。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一生精通儒释道三家,擅长文章、书画、诗词。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他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他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苏轼晚年,因与新党执政政见不和,被贬惠州、詹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回归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虽然仕途坎坷,但他是个心境豁达之人。

    在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在三月七日这一天,他又和朋友们相约外出游历,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朋友们都狼狈地跑开了,只有苏东坡自己在雨中漫步独行。由此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一件户外遭遇风雨的小事,词人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词人仅凭一蓑烟雨来从容应对,表现出了作者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此文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和任性,也有面对风雨人生,不喜不悲,不怒不哀的无奈和淡然。人生尽心竭力,结果顺其自然。

    读罢全诗,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超凡脱俗的乐观心态,对于后人大有裨益。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乌台诗案”:

    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本是例行公事,但是他却在公文中加上了自己的感情。“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大概意思是:恕臣愚笨,不能追随新法变革,我年纪大了,在这个小地方不生事端,治理百姓挺好的。

    他这句话被新党认为,是在侮辱他们的变法,说变法是在生事端。于是状告皇帝,说他愚弄朝廷,对皇帝不忠,包藏祸心。该治他死罪。一时间,倒苏众人推。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捕入狱,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本文作者静待花K:专注影视、情感、心理、思维领域写作。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证书。关注我,给你更多影视、情感解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yi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