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理论早已深入人心,只要是经过规范的师范教育,无不把这些理论奉为圭臬。这是教育规律,是不容否定和违抗的客观。
现状
每个任课老师(主要指考试科目的老师)无不怀着这样的一个愿望走进教室: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解,同学们热情参与、有序讨论、展示,一片其乐融融,学生们的智慧在发展,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满满。但是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要么是班级极度无序,学生胡乱发言,鸡飞狗跳,教师和学生上完一节课后都精疲力竭,挫败无比;要么是教师怎么问问题,学生都只是课堂的旁观者,不愿意发言,只是瞪着眼睛听教师唱独角戏,教师则越“唱”越失望,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届学生不行,失望之情“生乎心,发于外”,脾气暴躁,语言变得有攻击性,导致课堂更加沉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笔者观察,刚才说的两种课堂(当然还有区别于两种课堂的和谐课堂存在,那是幸事)在现实中都存在,但是后者占了大多数。因为作为一个教师,课堂是主场,大家有意识管理课堂的意识还是有的,只不过总是难逃“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厄运”。
那么,问题我们已经提出,该怎么办呢?我们想要回答“怎么办”,首先要做的却是要去客观、真实地分析“为什么”。
为什么
1.教师是威权型教师,课堂交流不容许学生回答问题出错,这是最大的主因。这些教师往往特别严厉,对待上课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态度比较激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为害怕而不敢/不愿意回答问题了。
2.教师的课堂没有吸引力,常见于声音偏小、性格拘谨的教师。有些教师缺乏生命的激情,上课落于照本/PPT宣科的窘境,这就使他们的课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也就不会积极地上课回答问题了。
3.班风不好,学生整体纪律差。上课不听课,做各种小动作的人数较多,而教师出于各种现实问题,对此视而不见。课堂教学“七分管三分教”,没有纪律就没有效率没有效果。在乱哄哄的课堂里,怎能奢望学生认真思考、生发智慧呢?
4.教师讲课思路不清,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课没有重点,一讲一大片,孩子们听不出重点,听不懂重难点。
5.教师把学生当工具人。讲课只是知识传授,唯有当需要配合时,才把学生拉出来“溜”一下。请不要把学生想象的那么幼稚,你爱不爱他,有没有用心地组织每节课,有没有真心地在向他提问题,有没有真正重视他们的答案,他们的心里都知道。
6.缺乏激励措施或者激励措施滞后。激励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精神激励,一是物质激励。教师们在上课提问时一定要多多进行走心的言语表扬,进行精神奖励,不要吝啬。另外就是班级里要有诸如积分币这样的物质激励措施,简单粗暴高效,这样的措施是对课堂生态环境方向的一个引导,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有点类似于游戏让人上瘾的感觉。
解决方法
据笔者观察,主要原因即为以上。那么如何解决呢?
1.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原因和目的。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明白:课堂提问目的是在寻求反馈:学生是否听懂?是否在认真听课?所以说孩子回答问题的对错没有关系,只要他的答案能证明他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了,这就够了。如果学生上课回答的每个问题都正确,那么教师存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呢?
2.教师要对认真思考后发言的学生多鼓励、即时鼓励,少批评甚至是不批评。对于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风牛马不相及的学生则要持续关注、重视,用多提问或者是适当的惩戒来拉回他的注意力。
3.要眼中有学生,不要把学生当工具人。简言之就是要爱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把孩子当成配合你上课表演的工具。
4.舞台在课上,功夫在课下。课下教师应放低身段,多和学生交流,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随时随地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自由的,他就会更乐于在上课时表现自己。
5.向学生示弱,向学生寻求“帮助”。我们上课的时候也不妨“戏精附体”一下,用“这道题我不会?谁能来帮帮我?”这样的话去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孩子真的会因为能帮到你而感到特别的自豪和骄傲,虽然他明知道你那“不会”是“忽悠”。
6.关注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那些内向的学生。我们要试着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及时表扬,使他们获得小小的成功体验。这些孩子往往是自卑的孩子,如果我们能上课多提问这些孩子,让他们更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将会慢慢地自信起来。对我们来说,我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毕竟孩子的自信比金子还贵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种上课沉默会互相传染,所以说呢,我们也非常有必要激活这些孩子的生命密码,让他们的生命昂扬起来。
以上就是我基于个人经验对于打破课堂沉默的一些思考、做法、总结。一家之言,不足为训,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