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天填报完了志愿,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后,开始了期待。女儿的上学,我没怎么参与,或者说干预吧,孩子很努力,奶奶、妈妈付出的多,要给我自己贴金的话,只是近几年当当司机,联系联系补课老师。24号晚,我没睡踏实,25号的凌晨开始,中间醒来几次,招生网都没登陆成功,一直到快四点才登上,女儿上了一本十分,我起来去对面卧室,告诉了女儿。
早上起来,我一再说,自己很满意。真的,女儿的理科学得吃力,我干着急,找人补课,眼巴巴的看一次又一次的模拟,疫情更加大了我的焦虑,这结果,我很满意。
早点的,应该是关于侄子和小舅子的高考记忆,两个人都是一级不落到了高三,都是各自本届中的佼佼者,可是生逢估分报志愿,一再蹉跎,最后都是第三年走了985院校,原本第一年就可以走的985的院校。侄子12年参加了工作,小舅子06年参加了工作,两人都在羊城,算是“同病”相怜吧!
再早点,是上世纪参加高考的自己。跌跌撞撞到了高三,92年时的分“四大块”改革直到高三下期才知道搁置,回到文理老套路上,考七科,理科要考政治。第一科的语文,两个小时,120分,我记得自己提前交了卷,出考点(实验小学)门时,好多张挂着询问的脸,我很后悔早出来。第二年,没敢张狂,老老实实的,可是在校外游荡的一个月,消耗了最后的底气,估分完,听了好友父亲——学校的老师,抱着一试的想法,报了本地师范大学,不承想,竟然高分入学,浑噩四年,开始教书。
送走一届届的学生,见过几多学霸,但那都是人家的孩子,记忆不怎么深刻,也就不归入记忆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