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不管是贤明还是昏庸的君主都明白一个道理:紧紧攥住手中权力,才是作为皇帝的根本。朝臣们亦想获得更多权利。因此皇帝与朝臣们在不断斗争和合作中寻找着平衡。
明朝似乎表现的更加突出。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就着手罢锉功臣和废除宰相,将所有权力集中皇帝一身。
朱元璋的后代也不是每一代都能保持像他一样勤勉。权力也逐渐流向朝臣集团。明代皇帝们又想出了以宦官制衡朝臣的老戏码。明代宦官与朝臣之间的争斗可谓精彩绝伦。但谁都看得出来,朝臣真正要斗的又是谁。
这样的戏码在明朝一直在重复,也将继续如此。到了正德年间,有人似乎想改变这种僵局。
杨廷和这位少年成名,惊才绝艳,历经四朝的名臣终于将正德皇帝送走了,心中也许深深舒了口气。
正德皇帝在传统封建礼教视角下,是顽劣不堪的典范。任性妄为,挥霍无度。杨廷和为收拾正德的烂摊子,真是操碎了心。
正德的去世,让杨廷和有机会参与了挑选新帝的政治活动,不能否认也有了些别样的心思吧。
正德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杨廷和与正德之母张太后不得不从近支血脉中选择继承人。最终选择了 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这个近亲堂弟为新君。
远在湖广为自己老爹兴献王守孝的朱厚熜,估计也没想到,天大的金蛋正砸向自己吧。尊贵并庞大的迎新君使团带着杨廷和以正德口吻所写的即位遗诏向着朱厚熜徐徐而来。杨廷和也未曾想到,自己写的遗诏最后把自己变得哑口无言
面对使团,朱厚熜也只是与母亲抱头痛哭,感伤离别之苦。这表演使团成员小视了他,杨廷和亦小视了他。
当然杨廷和可能是无视吧。从正德去世到新君登基,共三十七天里,杨廷和真的很忙,国家大事要他管,正德的葬礼要他办。整个朝堂,只有他一个声音。独揽三十七天朝政,杨廷和是辛苦的,但难道不是愉快的吗?不是宰相胜似宰相。
这一切在朱厚熜来到京城郊外而结束。每个朱家人都身负极具天赋的政治血脉。杨廷和要求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礼仪第二天从东安门进入。一向软弱的小王子第一次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朱厚熜坚决不肯。他是兄终弟即,如何成了太子?
他的拒绝,杨廷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杨老大人领着百官连续上表劝说朱厚熜以太子礼仪入城。他强硬,朱厚熜也不示弱。,就是不以以太子礼仪入城,双方僵持起来。
不得已,张太后出来打圆场,叫朱厚熜进城即位。朱厚熜终得偿所愿走入皇帝御用大门,大明门。
杨廷和与朱厚熜的战争没有结束,这不过是开幕而已。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正式继承大统,成为新皇。作为皇帝的第一件事,他改掉朝臣拟定的年号绍治,变成了嘉靖。现在我们可以称呼他嘉靖皇帝了。
在皇家礼仪方面,杨廷和还不愿与嘉靖和解。老杨头发了个大招。他策动群臣上奏,既然皇帝是继承正统一脉。祭祀时当称弘治帝为父,自己生身父亲为叔。这对自诩孝顺的嘉靖,怎能容忍? 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好不热闹。
这件事由于杨廷和在迎接嘉靖皇帝母亲礼仪上有了让步,嘉靖暂时认输,所以告一段落。但在三年后,嘉靖羽翼丰满,又旧事重提,杨廷和已无能为力,只好退休回家。
嘉靖帝获得了全面胜利,将权力收于一身。杨廷和想压过皇帝的想法也无疾而终。对他来说,也许是受够前代皇帝的胡闹,希望新帝能依照他的想法来行事,但最终落得个削职为民的结果,其子也因大礼之争被流放。
杨廷和与嘉靖的斗争其本质就是朝臣与皇帝对权力争夺。朝臣的力量的强势争取最终被皇权的威严而征服。一朝天子一朝臣,杨廷和的下场也非偶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