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找我聊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目前收入在同龄人中算很不错的了,提到买房子的事情,说父母打算全款给他们买套房子,他和老婆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额支出,这样就可以安心工作生活,平平稳稳的过日子了。我问他,“你父母给你们买完房,要花掉他们大部分的积蓄吗”。他说“是的”,我说“那这样的话,就不太建议你们现在买房或者说让父母给你们买房”。
很多人把房子看的很重,有很多的原因,一是早期房子便宜,经济发展快,使得房价增长也快,房子无论自住还是投资,都是不错的选择。二是来自大环境下的对比,早一批的人都买房了,后面的人不买就会被当下的中国社会当成异类,早一批人形成的“价值观”逼迫后面的人难以不得不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说过,“人类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买房跟幸福生活之间牵强的挂钩关系,使得大部分人都认为不买房就不幸福,不完满。
十年前买房的人是“吃到螃蟹”的人,他们“要求”十年后的人也要买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十年后的人买房,无论是房价还是贷款成本,都要高太多太多。况且十年后的这一代,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消费行为几乎跟西方国家一致,开始变得追求自由,开始注重自己当下的享受,相比上一代他们的储蓄明显减少,借贷去消费的行为明显增加。这也是现在和未来几代买房的人会越来越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了,回到正题。你以为买了房子,就能过好一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人的一生中,房子从来都不是决定他未来能怎样的因素。倒是很多人因为背负了巨额的房贷,生活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一个人要想过好一生,手里必须要有“两张牌”,一张是“保底牌”,一张是“发展牌”。
所谓“保底牌”,就是说能维持你跟整个家庭几年内正常生活的收入,这个收入可以是你的大额存款,可以是你定期有进账的流水。还有一部分就是保险,可能目前很多人都不重视保险,保险的好处就在于用较低的保费,通过高杠杆去撬动较大的保额。在个人不发生问题的时候还好,一旦发生问题,保险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一家之主忽然患上某种重疾,短时间内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且治疗期间丧失收入,他可能还要抚养孩子,赡养老人。那对于他和整个家庭来讲,压力可想而知。
所谓“发展牌”,就是说要留出部分资金或精力去寻找一些投资机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投资需要时间精力,二是投资本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的一生很长,不确定性太多。无论现在过得好还是不好,你都不能判断未来会不会好,会不会不好。所以,“发展牌”本质上就是去投资自己的未来,去对冲时间带来的风险。所以,我那位朋友说买了房,不会有大额支出,就安安心心的过日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不去打“发展牌”,未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差的大概率事件,现代人的焦虑就是因为人人都想打好“发展牌”,却没有结果。
我的一个前同事,北京人,两个孩子,有房有车,本应该是很让人羡慕的生活。今天发朋友圈,总结过去的一年,真的很惨:刚买了一辆车,挂的外地牌照,结果第二天北京就下发了限制外地牌照车的政策,外加国六实施在即,直接拍死;今年大环境不好,投资股债汇币,加上P2P跑路中招,损失惨重;目前负债累累,还有两个小孩要抚养,压力不小。
在我看来,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保底牌”和“发展牌”混为一谈,导致“发展牌”出问题时,直接影响“保底牌”。我们这几年内要用到的大额现金,一定要存在银行,或者买货币基金,以及其他很稳定的银行理财。即使“发展牌”出问题,也不影响我们的生活。P2P的高利率加上民间组织出身,就决定了它的潜在高风险;同时投资一定要注意资金比例,做好全亏的心里准备;还有,在没有形成很好的“保底牌”和“发展牌”时,尽量减少和延后大额支出。
人生本就是一场错综复杂,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长征。手握“保底牌”和“发展牌”,进可攻退可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