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156:如果你是马援,你会怎么办?

《资治通鉴》156:如果你是马援,你会怎么办?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2-08-31 12:48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卷第四十四,汉纪三十六(公元47年—公元60年,共14年)

主要历史事件:

汉朝接受匈奴八部大人为藩属

马援征讨失利,病逝后控诉不断

南单于派儿子入汉为质

刘秀用诏书回绝马武北征建议

班彪奏书《奏议答北匈奴》回绝和亲

刘秀以图谶决断

光武帝崩,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

汉明帝举行大射礼。

 秋,九月,马援从交趾回来,平陵人孟冀迎接慰劳他。马援说:“方今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边,我想自告奋勇,前往征讨。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葬而已,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身边呢?”孟冀说:“对!烈士就应该这样!”


【学以致用】

说说马援

千古名句——“马革裹尸” 成语的由来,出自马援这段话

01,前文讲过,刘秀对待功臣,对待老干部都是挺好的,让他们名誉永存,身家平安,但是,为什么最后对待马援态度不一样?

这个主要问题应该出现在马援自己身上

02,马援这一生做了很多对东汉有利的事情,从平陇下蜀(平掉原来的老板,隗嚣),再北御匈奴,南定交趾,已经做成了很多事情了,最后,武陵蛮之乱,刘秀怜悯他老了,不让他去,他偏要去, 最后中了瘟疫去世

马援这种人物的原型,估计现在也是有的

我们现不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先假设,如果我们就是马援,我会怎么做?会不会与马援做出来同样的决定?

我的观点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行为

03,为什么刘秀到了会厌恶他的程度呢?

按道理,这不符合刘秀修养的水准

就像王夫之所讲的,一般为了造就国家却被君王厌恶,被遭到罪责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功高震主,实力太强,引发猜忌

一种是骄傲不逊,引发老大愤怒

以上两条,马援都不是

他真正触碰的,应该是老子《道德经》里面讲的话:

功成,名遂,身退

马援走过了前两步,第三步没有退

他都已经老了,还有多少年的光阴呢,他可以无所谓了,但是呢,他带去的都是年轻人吶

这就是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增大,年轻人就得跟着遭殃

当年,周郝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国伐韩,又伐赵,周郝王恐惧,于是联合诸侯合纵抗秦, 后来打不起了,又跑到秦国谢罪,把所剩的36座城邑,3万人口全部献给秦国,周郝王这一年驾崩,周朝至此灭亡,一共37任国王,867年

周郝王这一年80多岁了,也不掂量下自己,幸好没有老糊涂,不然,所有他后代的年轻人都得被杀

人越老,越想搏一把,风险偏好大增

不管是为自己的“名”,还是当今社会中,用养老钱来搏一把为子女赚点生活费等等出发点,本质就是“贪”

孔子讲三戒,年少戒色,年壮戒斗,年老戒贪(得)

前面,刘秀已经不想再起兵戈了,仗已经打的够多了,他希望通过修德来治理天下,不想用武力来征服天下

但是,马援却固执地要做这事,最后导致带去四万多年轻人人,最后得瘟疫去掉了三分之二。

所以,他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顺便把一批人带进坑里,这就让刘秀很愤怒了

04,太想打仗的干部,也让人头疼

《孙子兵法》讲将道: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为人是保,而利合于主

这句话,只有真正有觉悟的大将军来能够领会,并且能够执行

但是,你会发现,做到这一点的将军,都是历史上不出名的将军,是真正打仗的高手,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其他的人呢?

这就需要老大安排上政治思想课了

这段话,对于公司的绝大数干部来讲,都需要重复,多次宣传,不然,很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比如,马援就做不到,全违背了

其实,他的行为本质上是在“求名”,只是,这个代价有点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1,自己牺牲了,还让大部分年轻人也牺牲了

2,让老大尴尬了,就算你打赢了,到时候你打仗回来了,让老大怎么对待你?赏还是不赏?你的行为与他的理念相冲突了

3,让同僚尴尬。 那些安心当老员工的退休干部怎么想?

05,思考

1,如果你是刘秀,遇到这样的员工怎么办?(公司里面肯定会遇到这样的人),

思想教育最重要,他这种行为不仅顶撞了老板理念,更重要的是破坏公司这个阶段的格调啊,怎么办?

或许内部“画个圈圈”,让他创业更好,脱离原有的结构层

2,如果你是马援这种性格,你会怎么办?

一腔热血,心中万马奔腾,比老板的劲头更大,怎么办? 要不要自我压制下?

如果遇不到开明,有远见的老板,估计会很惨(心里上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156:如果你是马援,你会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hd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