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教人正确高效沟通的书。里面提到两个部分,一个是暴力沟通的来源,一个是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生活中常见的暴力沟通的来源有四种:
1. 道德评判。 我们喜欢对我们不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道德判断。而不经思考的判断其实就是一种暴力沟通。里边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看到亲人往车外扔垃圾你可能心里虽然觉得不大舒服,但还是会宽容地对待。但如果你看到前面的车里人乱扔垃圾,你可能会骂别人没素质。
2. 比较。我们常常听到或者自己也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你怎么样”“别人家的男朋友怎么做的你怎么做的”,老是把对方拿去跟别人比,也是一种暴力沟通的方式。
3. 回避责任。我的理解是我们有时候可能不大愿意面对一些责任,从而“该做的”变成了“不得不”。如果带着“不得不”的心态去做事情,往往会让自己的情绪不好,而情绪是会传染的,最终可能演变为暴力沟通。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 打个比方,与其想“房间太乱了我不得不打扫卫生”,不如想“我想要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我选择认真打扫”。
4. 强人所难。这个很好理解,当你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离吵架也就不远了。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非暴力沟通呢?书中给出了4个步骤。
1. 观察。 即我们要观察对方或者自己的行为,用“描述事实”代替“发表意见”。比如“你总是迟到”不是观察而是评论,“你这周迟到了3次”是观察,即事实。 因为事实是最不容易引起对方反弹的东西。
2. 体会和表达感受。 我们要学会正确表达和照顾自己的情绪。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跟“判断”搞混。比如,一个人说“我觉得他真的有病!”,注意,这不是表达感受。如果他说“我感到很愤怒!”,这是感受。
3. 找到感受的根源。一个人生气的缘由往往在于他的某一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求上,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会淡化。我想起两年前跟好朋友大吵一架,我爆发了,冲她很大声的说话。那时的我处于极端的愤怒中。现在回想一下,我当时生气的根源是“希望她看到我对她的默默付出”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从而积攒很多不满。如果我早一点看到这本书,便会知道怎样做会更好。
4. 请求帮助。当我们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我们便可以请求对方的帮助。注意,是请求,不是要求或者命令。并且,我们最好告诉对方我们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要什么”要具体。比如说,女孩子对男孩子说:“我希望你可以对我好一点。” 这就不是一个具体的需求。好一点是多好呢?每个人对好的理解不一样。 但如果她说“我希望你每周能够陪我看一场电影”,就是一个具体的需求,对男生来说并不难办到。
联想自己,如果当时我对好朋友产生了不满情绪。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之后,我或许就可以冷静下来,对她说:“我为你默默付出了很多,但是我感觉不到你的回应。这让我很难过。我希望你可以知道,我很在乎你这个朋友。” 或许之后她也会说出她为我付出了什么。结局可能是我们不再争吵,互相感激。
2018.12.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