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写作之前,阅读了几本关于写作的书籍,从中学到了两个与写作有关的概念,联想和触发,这两个概念在影视文学创作中无数次被运用,也对我自己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联想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即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好半天无法下笔的情况,因此特别羡慕那些才思泉涌的人。普通人打开思路要用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的实质就是联想。联想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内容更充实,文章更大气。
比如看到一片飘在空中的叶子,你会联想到什么?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老画家为奄奄一息的学生画的最后一片长春藤叶,亦或是想到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叶子的离开,是树的舍弃还是风的追求?”
而我最喜欢的关于树叶的联想是这样的:
一只蝴蝶轻轻扇动了翅膀,微微的气流致使一片叶子飘落,叶子飘呀飘呀,飘到一位匆匆赶路的男子脚下。男子踩到树叶滑倒在地,对面走来的女孩本能的想去搀扶倒地的男子,两人四目相对,电光火石间,一见钟情的按钮被触动了,于是开启了一段美妙的恋爱和婚姻之旅。一位可爱的小天使也因为这片树叶引发的爱情而选择作为他们的孩子。然后他精彩纷呈的线性人生也因这片树叶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电影《无姓之人》(英文名字《Mr. Nobody》)的编剧因为一片树叶产生的联想。
那么关于苹果,你又会联想到什么?是导致白雪公主丧生的毒苹果还是乔布斯和苹果的故事,又或者是掉落在牛顿头上的万有引力苹果,还或者是亚当夏娃偷吃的禁果。最近在电影《奇幻人生》(又名《笔下求生》)中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关于苹果的联想。
作家凯伦·埃菲尔陷入了写作困境,她一生致力于创造伟大的悲剧作品,但是却无法为自己新书人物哈罗德·克雷克打造一个合适的死法。她在想象中将自己矗立在高楼顶层的边缘体验哈罗德被人从楼顶扔下去的时的想法,她在滂沱的大雨中坐在江边想象哈罗德发生车祸掉落江水中的细节,她去医院观察濒死的病人想象哈罗德在医院中死亡的悲切,她殚精竭虑的寻求着,然而所有这些都不符合她心目中哈罗德的死亡方式。
偶然一次她从便利店买香烟出来,看到旁边水果摊的苹果滚落地上,一直滚到了马路上,她不由自主的跟着滚动的苹果往前走,然后“轰”的一声,这颗普通的苹果打破了她的写作困境,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结尾:哈罗德照例在站台等公交车,车子开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的小男孩突然从人行道颠落公交车前,哈罗德不假思索的冲过去将小男孩推到路边,自己却被撞翻在地,那颗被他咬了一口的青苹果---他每天的早餐,孤零零的滚落在公路上。
我们需要放飞自己的联想力,让自己插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翱翔,置身于最奇崛有趣、充满冲突与意外的场景中,然后在这些场景中加入一个个立体、饱满的人物,用细节将这些人物在场景中串联起来,然后创造出一个个有趣灵动、真实合理的故事。
二、触发
最初了解这一概念是从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文心》中,这是一部用故事的体裁书写的关于国文关于写作的知识书籍,关于触发这一概念,书中做了如下解释: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鸡是光明的报道者,它第一次喔喔开声却在半夜,正是世间最黑暗的时候。我听了这夜半的鸡声,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鸡声触发作者想到革命者的呼号。
这个概念让我想起张爱玲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其中有一段关于男人对女人情感的经典描述
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从孟烟鹂到白玫瑰,从白玫瑰到饭粘子和明月光;从王娇蕊到红玫瑰,从红玫瑰到朱砂痣和蚊子血,也是一种触发的运用。
在电影史上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等经典作品的著名编剧特朗勃,有一次在墨西哥看斗牛,公牛死了,成千上万人欢呼雀跃,只有三个人无动于衷,特朗勃、他的妻子和坐在他们前面的男孩,男孩在哭泣。男孩的哭泣一直萦绕在特朗勃的脑中,几年来他一直在思考男孩为什么哭泣。朋友告诉他“等你写出来你就知道了”,然后他写出了《勇敢的人》并斩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男孩的眼泪是这部伟大影片的触点。
大部分人的写作都是因为触发而开始的。
鲁迅先生被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激发,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并创造了阿Q,祥林嫂等艺术形象;曹雪芹感于家道中落,才在贫困交加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鸿篇巨著《红楼梦》;前央视记者柴静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被那些拥有强烈生命印象的人所触动,创作了《看见》,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而我自己也常常会被电影、文学作品和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事物感动和触动,第一次阅读李修文的《长安陌上无穷树》时,读到后来恨不得大哭一场,才能疏解散落在字里行间的怜悯与痛惜;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在最后比赛的时候比吉塔还紧张,心怦怦直跳,快要从嗓子眼跳出来。还有很多流泪感动共情的时刻,那些无数的时刻促使我书写。
比如看电影《阿甘正传》,阿甘三年两个月14天又16个小时的奔跑,让我想起自己因为孤独而奔跑,因为奔跑而成长。又想起被称为“新疆三毛”的作家李娟的故事,因为孤独而开始长达10年默默的写作,因为不停的写作而成长为现在的她,所以触发我写出了《孤独时更要努力奔跑》这篇文章。
总之触发与写作关系密切,写作有赖于触发,触发促进了写作。抓住触发,写作就成功了一半。
找到一个或几个触发你的点,用联想和逻辑把它们串起来,那么你离一篇好文章的距离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