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作者: 沉潜Nicole | 来源:发表于2016-04-07 23:44 被阅读27次

(文/贱人喵)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几年前在一位朋友的微信签名里,心一下软了,像是刚刚看完一场悲剧电影,受了天大委屈一般。立刻找到书呆呆读完。

就如同《我亲爱的安德烈》一样,我感受到了与《野火集》完全不同的龙应台,文字犀利敏锐、怒目金刚式的批判,变成了杂糅的丰富情感---内心的柔弱,身为母亲面对儿子成长并将要离开的落寞,作为子女面对父母衰老死亡的复杂,面对时间流逝内心不由自主的失落。在生命长河里百感交集地生活,也可能是我们习惯夸大了其中的某一段落,在光晕中水深火热。长大了,看待世界对待人物的态度不再是单面的好恶和单向的评价,知道有的人奋起抗争,有的人听天由命,各花入各眼罢了,又有什么黑白之分呢。只是我们在慢慢变得有力量,有力量去接受生命的任何一种馈赠,有力量去等待选择之后的答案,也许无解,可总是在向前的。

又或许,龙应台一直就是这样,一直就是细腻兼犀利,敏感兼尖锐,一直就是一个又渴望理性又不放弃热情,一个又想对你好又要指出你的不足的人,女人,文学家。

或许,变的不是龙应台,而是我自己——终于告别了愤怒,告别了“相信”与“不相信”的纠缠,开始了“目送”的光阴,目送时间流逝,目送生命远去,一切都不再那么有所谓,天地间,只剩下历史苍茫。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荒之流中长大,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别人眼里的背影。

《Father and son》,英国民谣摇滚歌手Cat Stevens的作品,这是我看完书想到的一首歌。

旋律温情,讲述的是一对父子的对话:父亲对即将去远方闯荡的儿子说,梦想是否值得你抛弃所有?儿子却只回答:I have to go...

几年前的我和妈妈之间也有过这样的对话。大学二年级暑假,我旁敲侧击地告诉她想去外地工作的打算,她惊讶、失望,之后是生气,沉默。

因为从小妈妈就讲过希望我留在她身边的话:“将来你长大,找婆家也要找近点的,想叫你过来吃饭就叫来,多好。”那幅画面可能就是妈妈奋斗半生后恍然大悟的全部愿望。正如书中所说。也许人过中年,逐渐地看清世界摸熟了规则,更加渴望的只不过是一家人时常见面,坐在一起吃饭。

可是,你又如何能说服一个还未经历过世事的年轻人呢?

妈妈年轻时也是那样认真而热烈地活着。

旧时代家里反对女孩子上学,家境亦拮据家务繁重,妈妈还是一口气上学到高中,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大学里认识了爸爸,再次不顾家里反对远嫁。后来职场几十年,也终究在翻云覆雨的权术中刚直不阿,换来地位和敬重。

她的一路,看似走得那样潇洒和不羁。直到告诉我姥姥去世时的故事。

接到噩耗的时候是黄昏,天很暗。赶到已是夜里十点。

姥姥奄奄一息,脸上已经看不到表情,一直念叨妈妈来了吗,来了吗。一生坚强不曾低头的姥姥,在人生的最后几分钟,依然放不下远嫁的女儿。

"那时候全国闹饥荒,你姥姥愣是挖蕨根带着一大家子撑了下去...初中毕业没考好,差点要上不了高中,她一筐一筐提着鸡蛋到处送,家里半年多没见过鸡蛋...每次和你大姨去送我上学,我还没转身呢俩人扭头就走,我那时总说真狠心。后来听你大姨说,姥姥总是边走边流泪,念叨着不能回头,不然我就不能安心上学。"

"那时刚刚参加工作工资很低,你姥姥被诊断癌症后,我连给她买些癌痛药的钱都没有,就那样又送回了家里,让她躺着胡乱吃些药片。我没有尽过一天孝,你姥姥那么早去世,是上天对我最大的惩罚。”

我永远记得妈妈说这些话的表情。

原来对于子女,最大的惩罚是“子欲养,亲不待”,当我们终于不能再为过往的遗憾一一买单的时候,彼时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凉。这也许是龙应台的整本书最想说的话。

有些记忆无法抹去,只是蛰伏在某个角落,当你平日匆忙而过的时候不会想起,只有慢下来静下来才发现其实它一直都在,那些在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永远无法抹去。

最后妈妈还是应允我去远方。

今年过年,妈妈跨越千里来到我身边,称赞我成熟了许多,但还是喃喃叮嘱我关好门窗,多吃点饭,不要总看电脑。离别时送机,我和妈妈笑着告别,我而后悄悄离开。

远远望着她安检时抬着胳膊腾不出手擦眼泪。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考上大学后,你姥姥总是笑着跟邻里讲:由着她吧,只要她高兴,离我多远都行。”

这是妈妈讲的故事的最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kv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