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泽宇读书会,开启读书写作之旅!
1
每个父母都希望与自己的孩子关系良好,沟通顺畅。但是在实际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是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大一点的的孩子,比如清华大学学生与父母12年未一起过年;小的孩子更是,三岁孩子给父母的挑战更是比比皆是,“孩子就是不听话;总是与父母反着做;沉迷于电子产品;在家经常耍脾气……”,要说起养育孩子的问题,都能说一筐。又要工作,又要带娃,还想带出优秀的娃、听话的娃,怎么那麽难呢!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做饭很容易,但是做出好吃的饭却是需要花心思学习的;而我们的工作却是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才能在社会上开始谋生赚钱。但是养育孩子,我们却是零门槛成为父母。那麽我们不会科学养孩子就很正常了,怎么办呢?学,边学边实践,如果做父母前没有开始,现在是开始是最好的时间。
2
先谈谈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吼叫孩子
见不得孩子哭,一哭就心情差,烦。“哭什么哭!”“不许哭了” 对于现在又要带娃又要工作的父母,这种训斥已经不见怪了。但是研究表明,吼叫孩子会压抑孩子的需求,不敢表达自己,时间长了会变的自卑,不爱说话,不积极,悲观等不好的性格。
误区二:强制孩子,我说的就是对的
“我说的话就是对的,必须听我的。我吃的盐都比你吃的米要多,让你干啥就得干啥,没什么好商量的”
你是不是这样的呢?
爸爸精心筹划,组织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家庭聚会。三岁的小宝一进饭店看到这麽多人,立即要求走,不愿意在这里。爸爸妈妈也好言相哄,仍不见效果。爸爸终于忍不住了,马上就要火山奔发,吼叫孩子,不想吃饭就回家。结果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好在妈妈及时抱住了孩子,带出去溜达了一圈,才让孩子心情好起来,这个饭局也才很好的进行下去。回到家后,爸爸问孩子,今天为 什么到饭店就不高兴了呢?孩子嘟哝者说因为看到这么多人,有点害怕。爸爸此时恍然大悟,她闺女从小就有点怕人多,于是心疼不已,也后悔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就发火。
误区三:不正当的奖励当贿赂
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大人制止孩子时,一般都是遇到孩子的哭闹。这时如果经常使用奖励的手段诱导孩子
做出选择,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适当的鼓励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在孩子做出行为后的奖励。如果一味使用奖励,会容易让孩子觉得物质至上,而没有关注在事情本身。
3
要做到与孩子积极沟通,需要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在原则上,我们要遵循和孩子平等的原则,而不是要赢了孩子。
孩子的每一次“挑战”其实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我们接纳这种思想时,再与孩子的沟通中就不会认为孩子再给自己制造麻烦,从而能关注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压制问题。
其次,多使用正面语言。当和孩子沟通时,明确说出需要孩子做的行为。比如孩子拿杯子时会说”不要把杯子摔碎了“,改成说“拿稳了杯子,小心一点,慢慢走“就好多了;孩子做作业慢时说”我们提高效率,快点写完作业,写完后就可以玩球了“就比“作业写的太慢了,能不能快点“这样的话要好。更重要的一点时,如果使用负面语言,会让孩子也总养成悲观,消极的思维误区。
再次,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发火,情绪来源真的在孩子吗?真的不是,有很多情况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心或者其他的事情导致心情状态就不太好,这时如果遇到孩子哭闹,就马上把情绪发在了孩子身上。所以觉察自己情绪的来源很重要;管理好情绪的第二点是接纳情绪。情绪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开心、失望、愤怒、难过,所有这些不好的情绪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无法消除。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看见这些情绪,当看见和接纳后,就把关注点在寻找解决问题上了。
认知不同也会让我们看法不同,比如:有的孩子顽皮,家长会认为是孩子不听话;而有的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探索的表现,会积极鼓励。所以科学的育儿观,当我们对孩子更加了解后,会让我们对孩子的不同行为有着更科学的理解。
那如果我们真的吼叫了孩子该怎么办呢?可以先跟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然后问他希望父母下次怎么做;如果下一次还是忍不住要火山喷发了,就让孩子主动提醒;还有最后一点是和孩子再针对当前的事情,进行建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