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作者: 漂亮的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6:26 被阅读0次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大女儿做部队火锅,将各种不同的食材放进炒锅里,我顺手用炒勺在锅里撑转,刚逆时针转了了半圈。“不能搅拌。”大女儿说,边说边观察,之后烦躁地用炒勺在锅内搅动起来。

    因女儿是第一次做,锅内水放得有些多,大女儿尝试舀一些出来,我建议多煮一会,水便会少了。

    大女儿把辛拉面放进炒锅内,又放上芝士片。

    大女儿又开始烦躁,“年糕都煮化了,煮的时间太长了。”“那你把已经煮好的年糕先盛出来,省得都化了。”我说。

    看着满锅子已经煮过了的年糕、蟹棒,尽管辛拉面才放进一会,“不吃了!”大女儿烦躁地关上了火。

    小女儿从卧室出来,“怎么回事?”当小女儿得知是因我搅动导致之后,便开始抱怨。随即,我也抱怨她才从卧室出来,她不干活凭什么指责我,我干活还有错?!小女儿说早料到我会这么说她,她早准备好托辞,有一个菜是她炒的。

    大女儿拒绝吃饭,尽管坐在餐桌前,小女儿和我争论不休。我有些生气,但还是看似冷静、实则冰冷地指出女儿沟通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建议。老公和我站在一起,指出小女儿存在的问题。争吵中,我将炒锅内的火锅盛到盆里,放到餐桌上,女儿拒绝吃。

    大女儿说:“妈妈,对不起。”

    我回答:“你不用和我说对不起,你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第一次做事,做不好是很正常的,要对自己宽容。”大女儿转身离去。

    老公开始品尝部队火锅,告诉大女儿“很好吃,就是很辣。”

    躺在床上准备午休,小女儿走进来说“妈妈,对不起,我太冲动了。”

    “没关系。其实,我想了想,**(大女儿)不应该说‘对不起’,而应该对我说“‘谢谢’”。

    这件事对我的提醒

    一、女儿不求助,我不能主动帮忙。主动帮人意识太强,证明自己?热心?不求不帮。

    二、不懂,不提建议。我根本不了解部队火锅做法,却不懂装懂,想当然地提建议。热心?证明自己?

    三、当止则止。尽管我提议停止讨论此事,但小女儿继续讨论时,我还是继续参与,当止则止,她说,我不说即可停止讨论。

    四、有情绪时不说教。一是对方听不进去,二是你带着情绪,你的善意对方感觉不到。

    五、抽离能力有待于提升。和小女儿争论时,沉溺于“事”中,所以有情绪、吵个不停。如果我能及时抽离,将“事”和“人”分开,那么我便没有情绪,沟通效果会好很多。

    对大女儿的建议

    一、允许自己犯错。每个人第一次做事,都有手忙脚乱的时刻,都有出错的时候,要允许自己犯错。爸爸、妈妈允许你犯错,因为你会在错误中学习。犯错,不等于你不优秀,不等于你不好,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就像自己一个人可以做部队火锅。

    二、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今天做的部队火锅,你最后已经总结出经验了,饭店做部队火锅是同时放进去,但边煮边吃,先煮好的就吃掉了,所以下次做的时候,好熟的食材最后放。

    三、接纳事情和你预料的不一致。事情没有你想象地那么完美,你有些烦躁,甚至因引发争吵拒绝吃饭。事情和你想象的一样,是小概率事件,事情和你预料的不一致,才是正常。接纳事情和你想象地不一致,接纳你掌控不了大多数事情的事实,接纳自己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接纳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但只要我们尽心便可。

    四、摆脱“受害者”心态。“受害者”的特征之一是认为自己受到的伤害或不公平对待,都是别人或者客观环境造成的。部队火锅之所以没达到你想要的样子,你把责任推到我身上,因为是我搅动了正在煮的食材。你已经成年,要丢掉“受害者”思维,建立“责任者”思维,我的情绪我负责,我的事情我负责,我的责任我承担,我的快乐我负责,我的人生我负责。

    对小女儿的建议

    一、摆脱“受害者”心态

    如何摆脱“受害者思维“?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69489

    受害者思维有哪些特征(表现为以下其中之一或者所有特征):

    他们认为自己受到的伤害或不公平对待,都是别人或者客观环境造成的 “不是我的错”,是他们对自己不公境遇的本能反应,因此他们也没有责任去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他们为自己的境遇寻求他人的同情 他们常常抱怨、责备,表现得比较消极和被动,甚至没有希望 他们表现出的抗压和反弹能力(resilience)很差

    受害者思维的人,并不都是看起来像受害者--悲观、消极,弱势的一群人。相反,他们很多人能力很强,具攻击性,事业心强。但是在他们强悍的外表下面,有些声音值得注意:

    “这次升职为什么是他不是我?” “这个项目基本是我在做,但功劳却被老板全拿了去!” “这个新来的下属真是太笨了,我都教了很多遍,他还是按自己的那套,我真是气坏了!”

    当你在某件事上觉得defensive,要起来解释或辩论一番,以获得认同或同情,那你很可能是在这件事上持“受害者”思维。

    受害者思维的人对环境的反应有抱怨、责备、隐藏、逃避、愤怒以及解释与辩护。

    二、不预设答案
    中午我回家,你在卧室。姐姐在厨房炒菜,你知道我可能像往常一样会批评你不做饭,所以你想好了措词。当姐姐提出因我的错误导致部队火锅不成功时,你便带着情绪指责我,而我则没控制住情绪,开始攻击你。

    如果你不预设我会批评你,你开口说的话不会带情绪,我则会平和。多年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半夜车坏了,他看到远处有一座房子,屋子里有灯光。他需要一把锤子,半夜去借锤子,他感觉对方会因为他的打搅而拒绝、不借给他。但马路上没有过往的车辆,视力范围内看不到其他房子。无奈他向那间亮着灯的房子走去,怀着“房主人不会借给他锤子”的想法,当他敲门,房主人打开门,他第一句便是“你他妈的有锤子吗?”结果正如他所料想的一样,主人不会借给他锤子。

    如果一定要有预设,那就预设“所有的人都是来帮助我成长的,所有的事都是来成就我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of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