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图片选自网络向为此付出者致敬拒绝改嫁
在女儿周丽萍3岁时,刘振霞的丈夫抛弃了她们母女。
那时候,女儿活泼可爱,像个快乐的“天使”,刚懂事的女儿“要爸爸”的哭喊声,撕扯着刘振霞的心。
她给女儿擦眼泪,女儿的小手也给她抹眼泪,娘俩哭成了泪人,邻居为之动容。经常有好心的邻居劝她:“难为人啊,改嫁吧!”
“有后爹,孩子受屈怎么办啊?”她总是这样想。
擦干泪,她背起女儿,拿起铁锹,去附近家属队干活了。
那时,刘振霞住在低矮潮湿的小平房里,房子四面透风,冬天冷得像冰窖,夜里经常被冻醒。
村北角死了老婆的孙师傅,见刘振霞孩子的手脚被冻得通红,他看不下去,就主动喊上两人,给刘振霞家安上了土暖气。
邻居张姐说:“孙师傅人本分,还有手艺,我给你们俩撮合撮合。”
来往了几次,孙师傅坦诚地对刘振霞说:“我保准对你的孩子好,再给我生一个吧!”
“等有了亲生的,能对我带来的孩子好吗?可信吗?”刘振霞把安土暖气的钱塞给孙师傅,硬是把他撵走了。
知道刘振霞把孙师傅打发走了,张姐埋怨刘振霞:“你真死脑瓜骨,何必一个人吃这么大的苦,如果有不要求生养的和你搭伙,行不?”
刘振霞说:“等孩子长大了,我再考虑改嫁的事。”
家属队挣的工资非常少,除去供孩子上学的费用,生活十分艰难。
要强的刘振霞心想,活人哪能让尿憋死?她每天下班回来,顾不上喝一口水,扛着铁锹,跑到村南的荒甸子刨地。
地刨好了,种上豆角、土豆、菠菜,还有苞米,这样就节省了一大笔买菜的花销。
日子在母女俩的“耳鬓厮磨”中一天天过去,有女儿相伴的日子,苦也甜蜜,刘振霞憧憬着那似乎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
幸福母女
女儿周丽萍上中学了,每天放学回来或周末休息,她就跟着妈妈转,帮着侍弄家里的开荒地。刘振霞的心里喜滋滋的,她贴心的小棉袄终于能当帮手了。
到了地里,母亲在地头儿支起个太阳伞,嘱咐女儿坐着吃冰棍儿,只要看着她干活儿就行。
女儿偏不,她搂着妈妈的脖子大喊一声:“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在这呢!偏不,我偏要帮忙!”
刘振霞高兴得流出了眼泪:“看着妈妈干活儿,就是当帮手了。”
一天,女儿放学回来,看妈妈没在家,她就往开荒地跑,到了近前一看,吓了一大跳,妈妈倒在了地上。
女儿抱起妈妈呼喊,刘振霞苏醒过来,说:“没事,我累了,歇一会儿就好。”
女儿再三追问,刘振霞才说了实话,原来,为了多挣几个钱,她独自承包了一个厕所的清掏任务。干完清掏的活儿还没等喘口气,发现开荒地的庄稼起虫子了,她又忙着喷药,累过劲了,外加药物熏,她晕倒了。
女儿哭了:“妈妈,我大了,给我找个爸爸帮你吧!”
刘振霞擦了一把汗:“妈想好了,等你结婚成家了,妈妈再找,最困难的时候咱们都过来了。”
1997年,周丽萍结婚了!这时,刘振霞已经54岁,她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可她心里轻松了许多,因为她最主要的任务完成了,她把女儿拉扯大,女儿终于成家了。
此时,改嫁的想法袭上刘振霞的心头。
她不是刻意要找老伴,这是她曾经对女儿的承诺,她说过,等女儿成家,她就选择另一半,这也是给女儿的一个安慰,她不忍心让刚刚嫁到别人家的女儿总是牵挂她。
哪成想,又生变故,女儿周丽萍结婚不到一年,姑爷就和她离婚了。原来,姑爷是外地人,结婚前就居心叵测,他是借助结婚的台阶,把户口办到大庆,有了好的归宿,他就另有了选择。
女儿痛不欲生,精神受到严重刺激。
女儿回到了她的身边,她又担起了照顾女儿的重任。她陪女儿散心,给女儿做好吃的,女儿受伤的心,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愈合着。
女儿的心情有了好转,开荒地里结的西红柿吃不了,她帮母亲去菜市场卖。
一个多事的女顾客买柿子,说好了两元钱一斤,可这个顾客把柿子“捏鼓”个遍,嫌贵,转身走了。
女儿十分生气,但也没说啥。
不大一会儿,多事的顾客又回来了,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问女儿:“不买你东西你就下黑手啊?”
女儿一头雾水。
顾客说丢东西了,她强行搜周丽萍的身,没有找到她的东西,接着翻柿子筐,在柿子与柿子的缝隙里找到了一节电池。于是,她不容分说,上去就给了周丽萍一个耳光:“我说咋让男人踹了,原来手脚不干净!”
女儿顿感晴天霹雳,一声号叫……
母亲看女儿神志不清,把她送到大庆市第三医院,一检查: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母亲的心碎了……碎成一片一片。看着如花的女儿,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这太残酷了。可她只有面对。老人流着泪说:“哪个女儿不是娘身上掉下的肉……”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