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童年”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罗大佑的那首《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是一个很美好的人生阶段,没有烦恼,可以尽情玩耍,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但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作者却并没有着意于描写童年的单纯美好,相反,整本书中都透露出作者对于童年正在消逝的担忧。
可能你就会提出疑问了,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正在消逝呢?童年真的会消逝吗?翻开这本书,你就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作者分两个部分进行了解说与论述,第一部分是童年的发明,主要讲述了“童年”的起源,第二部分是童年的消逝,主要讲述了“童年”受到了以电视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技术的冲击。
第一篇:童年的发明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童年”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但波兹曼提出中世纪时,“童年”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因为“中世纪的孩子身处在一个以口语沟通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跟成人一样的社会范围,没有分离机构加以限制。他们有机会接触该文化中几乎一切的行为方式……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原因所在。”
那么,“童年”这个概念又是怎么被人们创造出来的呢?这就要得益于一项技术的盛行——印刷术,作者在书中提到“当印刷术开始大行其道时,显然需要创造一个新型的成年,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社会需要人们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强的阅读能力,于是,出现了学校集中给儿童教授知识,儿童的特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提到“童年已经成为对某一阶段象征性成就的描述。婴儿期在掌握语言技能之后就结束了。童年是以学习阅读开始的。”
随着学校教育逐渐正规,现代家庭的观念也逐渐形成,社会要求儿童接受长期正规的教育,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期望和责任也变得越来越大,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中提到“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成人的任务其实是要帮助儿童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符号世界而作准备。”
第二篇:童年的消逝
看了第一篇:童年的发明之后,我心中不免生出疑问:“童年”的概念这样一步步的发展是很稳固的呀,为什么作者会提出童年在消逝呢?看了这一篇,我确实感觉到童年的地位受到了传媒技术的冲击和挑战。书中提到“儿童是一个不知道成人所知道的某些信息的群体。中世纪时没有童年,因为让成人单独知道某些信息的手段并不存在。在谷登堡的时代,这种手段开发出来了。在电视时代,它又消失了。”
波兹曼在书中提出“正是通过电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区别童年和成年的界线的历史根基是如何和为何被破坏殆尽的……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而它们都跟电视无法区别信息使用权密切相关:第一,因为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第二,因为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第三,因为电视不能分离观众……电子媒介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如果没有秘密,童年这样的东西当然也不存在了。”
我也确实感觉到电视对现代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儿童的人际关系。作者提到“儿童之所以好奇,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将要知道的东西;成人之所以有权威,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由于电子媒介肆无忌惮地揭示一切文化秘密,它已对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如何积极应对电子媒介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了父母必须重视起来的问题,诚如作者所说“每一个可以插入墙上插座的传播媒介,都对将儿童从有限的童年情感范围内解放出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我并不认为儿童失去了童年是一件好事,相反,那会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童年,那该是多大的损失啊,这对于他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是不利的。
谢谢观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