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①早上潇潇老师反馈昨天的修改稿有进步,升了一级,真是不易呀!激动的我老泪纵横!
②下午庆祝活动正式演出,演员们临场发挥的都很棒!我们的节目获得了很高的评价,领导说:我们的节目是今天最好的,没有之一,好开心啊!
③读完了《悉达多》,感到震撼,又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另一个朋友。
【思】
无意中看到《悉达多》,是本小书,不太厚,用碎片时间看完的。但这种心灵之书,其实值得一读再读,并且设置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焚香泡茶,宁心静气后,再来读这本书。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最经典的长篇小说之一。书中不仅思想深刻,还有那充满着行云流水般诗意的语言,都非常打动人。

乔达摩·悉达多是佛祖在俗世的名字,但这位悉达多虽然和释迦摩尼的俗世出身有着相似之处,但他不是佛祖,他在探索除了成为佛祖以外的其他道路。
在小说中,作者将“悉达多”的探索演化为四个人物:探索实践的“悉达多”;轻信教条的“乔文达”;言教的导师——佛陀“乔达摩”;身教的导师——船夫“瓦酥迪瓦”。
小说中还有另二个在俗世中使悉达多获得解脱的重要导师:爱欲的化身名妓“伽摩罗”,世俗生活的象征大商人“伽摩施瓦弥”。还有一个因果轮回的纽带:悉达多与伽摩罗之子——小悉达多。
在这些人物中,涅槃和死去的是佛陀“乔达摩”和奔赴佛陀的“迦摩罗”。“悉达多”在红尘中打过滚后回归证悟,“瓦酥迪瓦”看到“悉达多”已经解脱后归隐林中,“乔文达”看到了从时间的河流中挣脱出来的“悉达多”和始终在追寻下一个目标的自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获得最后的心之所安的归宿呢?作者给了读者不同的选择,让你自己思考、等待和证悟。
这本书中有太多的智慧,正如作者所说,“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最终,做了船夫的悉达多成为一位“摆渡人”,虽然他不再言说,但他始终在完成渡自己、渡世人的使命。
人生有那样多的不舍,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告别。译者姜乙在《译后记》中写道:“伴随着黑塞的书写,我也在悉达多的步履中经历他的告别:告别双亲及家园,告别朋友及老师,告别佛陀,告别挚爱,告别旧我。这些残酷的告别或许是人生真相,或许是获得神性自我,获得对万物、对人、对世界更为广大的宽容与爱的必经之路。”
书中有太多饱含感情又富有哲理的句子,留待以后再次阅读时慢慢整理吧。
【学】
①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乱世而隐居,其次是择地方而住,再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 孔子说:“这样做的人有七位了。”

②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子家来。”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

③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真可鄙呀,磬声硁硁的,没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罢好了。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悟】
①其次辟言。《论语》中有著名的君子四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君子四辟放在现在,对我们的启发其实就是选择就职公司的标准。
首先,要规避不好的行业选择一个好的公司;然后选择一个好的领导,规避总是甩脸色、无法好好沟通的上司;接着规避不友好的工作环境,比如同事之间冷言冷语,总搞小动作,背后插刀,这样的公司人心不齐,自己也难以享受在公司的工作,更难以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今天有位《简书》小友南茜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在公司有同事搞小动作,霸凌她的意志,作为新人她无法接受,但又担心自己直接表达意见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其实像这种情况就可以像孔子说的,在合适的时候选择“辟”,不和烂人烂事打交道,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多一些轻松和快乐。
②子击磬于卫。孔子在卫国击磬奏乐,一个挑着草筐的丈人从他身边路过,听出了孔子奏乐的旋律中折射出他孤独的内心。丈人安慰孔子:“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意思是劝孔子不要再执著于让别人理解他,如果环境清明那就保持洁身自好,环境污浊时便同世人一起同流合污。
丈人得出的结论十分果决,但孔子却难以随着丈人的思路走。因为他是孔子,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心始终是入世的,忧国忧民的。尽管世人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尽管他选择的路十分难走,但他却仍然在自己的路上坚持着,这也就是上一章中所说的,孔子是一位“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