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收到了范达明老师自家乡杭州寄来的4部大著。达明老师是我们宜昌市电影评论协会首任理事长,由宜昌市委宣传部1984年批复任命,当时他在宜昌市总工会下属的工人文化宫任职。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第2个黄金期”,那时看电影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娱乐方式,有时放映新片场场爆满,经常是一票难求(现在媒体报道电影成绩都只说票房多少多少亿,但避而不谈观影人次,而观影人次才是检验一部电影实力的硬指标。这一点,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著名电影评论家、理论家饶曙光教授曾反复强调)。观众的观影热情空前高涨,于是达明老师就带头成立“群众影评小组”,组织一批热心观众撰写影评。发表阵地少,就手写在稿纸上粘贴在文化宫电影院的走廊墙壁上,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甚至还抄写下来,我那时刚刚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就是一个铁杆影迷,也是“影评墙”的忠实读者。“影评小组”也由此培养了众多的影评人才,如当时的《三峡晚报》记者、副刊编辑张勇老师,后来发表了不少颇有见识的好影评,后来升任晚报副总编,现任宜昌市杂文学会会长。而达明老师更是一马当先,勤奋耕耘,他撰写的对电影《我们的小花猫》(吴贻弓、张郁强导演)的影评荣获了《大众电影》杂志全国群众影评一等奖,这一成绩在宜昌市至今无人打破(我曾两次冲击全国影评征文大奖: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举办的建国50周年和建党80周年优秀影片全国影评大赛,也都只获得二等奖),这些成绩为后来成立宜昌市电影评论协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我的老师、原宜昌市副市长、著名杂文大家符利民(符号)教授曾赞誉“工人文化宫的影评墙是一面伟大的墙!”
可惜几年后达明老师调回到家乡杭州工作,宜昌市影评协会第2任理事长便由广播电台文学编辑、编剧陈天一先生接任,群众影评活动依托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仍然如火如荼。又几年后,陈天一兄赴香港定居,协会第3任理事长的重担就沉甸甸的落在了我的肩上直到今天。
达明老师回到家乡杭州后,在美术出版部门工作,工作重点转到了美术研究和画展研讨,很快便崭露头角,著述不断并卓有成就,频频获奖,至今已著作等身,在美术界和美术评论界引起较大反响。
热烈祝贺达明老师荣获的一系列殊荣,衷心感谢达明老师在宜昌影评界筚路蓝缕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所取得的闪光业绩,十分怀念那些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深夜看电影、通宵写影评的美好岁月![微笑]
夜幕降临了,先把达明老师的大著小心收好,容日后再认真品味,细细咀嚼。忽然想起,再过几天,新茶就将上市了,杭州有“龙井”,宜昌有“采花”,就又想起了东坡的《望江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咖啡][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