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先后看了西奥多·德莱赛的《天才》和詹姆斯·M·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
其中《天才》也拿给了我家小田看,就像书里前言中说的:“我们提倡青少年们多读一点外国名著。它可以帮助你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从名著汲取营养,提高修养,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端正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正确对待事业、爱情和家庭。”
读书,首先是让人明理。一本好的小说的确可以“润物细无声”。
估计我们这一代人生逢大旱,接受的滋润有些少,所以层出不穷的出轨、背叛、吵闹、纠葛。不想小田长大后重复我们的弯路。所以,在他还没开始懵懂躁动时,就先陪他读书,从别人的故事里瞭望自己未来的路。
名著是经过岁月拣择的故事,沉淀过的醇香更耐品尝。这两本书提醒我引导小田思考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爱人共度一生?
在一个孩子13岁的时候就让他思考这样的事情好像早了点。但我觉得这样重要的事情是宁早勿迟的。也不要担心孩子想的太多将来要求太高,毕竟一个人的孤独远胜过两个人的辜负。
选择什么样的爱人呢?
首先,还是外表,必须要有什么能让你着迷,至少不讨厌——爱情的起始,从根本上说还是荷尔蒙的反应。否则,人生漫漫啊,时刻面对一个看不顺眼的人,想想都恐怖。比如《邮差总按两遍铃》里科拉的丈夫尼克,从肮脏的小酒馆里拯救出沦落成半娼的科拉,给了她一份安稳的生活,也不妨碍科拉对他满身油腻的深恶痛绝。我们常说夫妻恩爱,恩固然重要,但没有爱的基础,分分钟恩爱变恩仇!
当然,只有外表的迷恋,只有荷尔蒙的吸引也太不靠谱。哪怕像《天才》中的尤金迷恋上安琪拉的妩媚,《邮差总按两遍铃》里的弗兰克·钱伯斯迷上了科拉的气味。外表的迷恋能支撑起一见钟情却很难支撑起白头偕老共度余生。人很奇怪,比如审丑,在时间作用下,一些缺陷会慢慢淡化,一些缺陷会变得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而审美则无一例外的演变成审美疲劳。弗兰克和科拉在外表上的互相吸引应该足够多了吧?都浓到克服第一次谋杀失败的恐惧又再一次谋杀尼克了。但两个自私自利不肯施恩给予的人也没法爱到忘我,很快就互生猜忌自我毁灭了。而尤金与他的妻子安琪拉则不同。安琪拉最初就是个无私的好姑娘,她也为婚姻付出了一个朴实姑娘能付出的全部。但她和尤金从最开始就不是完全的情投意合。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感受,在历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间的见解有很大差异。这些貌似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在岁月的培养下终将变成幸福的杀手。
说到底,外表的吸引、互相的付出都只是爱情的基础。虽然根基不稳地动山摇,但只有基础也称不上华美的建筑。作为爱情华厦的砖石主料,应该是有没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就像李清照和赵明诚可以“赌书消得泼茶香”。尤金在初恋时就已经发觉只有外表吸引是难以持久的。可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不同的美丽外表所吸引。安琪拉为尤金付出了那么多,可是她一直没有认识到,单纯靠付出顶多得到怜悯而不能赢得爱情。爱情也是需要知“止”的,尤金和安琪拉都意识到彼此不是一类人,却不能及早的停止已经淡去的爱情,勉强走入婚姻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在共同语言和爱好之外,应该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互相欣赏互相需要,像钱钟书和杨绛。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名字忘记了。讲述一对同龄且水平差不多的老画家朋友,一位丧妻后娶了年轻时尚的学生。这学生极讲究生活品质,又擅长营销,帮老画家办展览卖作品打名气,老画家越活越年轻事业更绽放第二春。而另一个老妻健在的画家,明明水平很高虽营销不力但收入也过得去,但一辈子都被老妻安排着省吃俭用。他在老朋友家吃到一串特别好吃的葡萄,还以为是什么罕见的新鲜品种,结果老妻自以为是一脸鄙夷的告诉他:门口超市就有卖,“死贵死贵!那个败家女就是要花死老头子!”这老画家深觉挫败被气得心脏病发。其实家庭也和公司差不多,有个优秀的合伙人才能更好发展更上层楼,而且家庭的合伙人更换起来更不容易,在最初选定的时候真应该格外慎重当心。《天才》中尤金最欠缺的就是这一点。他的轻浮害死了安琪拉,也害苦了他自己。事实上,这应该是当下很多人的通病。
生命常常是这样,没有错过就不会特别警醒。可父母总是痴心,想要孩子的眼睛,只看得到这世上的笑容。还是一起读书吧,尽我们所能去圆这样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