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今年考大学,全家人都很关注。成绩出来了,外甥考得不错,本省内的211大学应该可以上一所了。最近,姐姐来问我报如何填报志愿,......想起当年自己报志愿时,都是苦水啊,当年自己是随便填的啊,三个志愿都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当时教育局老师肯定也吃惊不小。
自己哪有什么经验可以指导别人。但是家有考生,就背着另一份责任。一定要给点参考意见。(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或许只是自己想弥补自己过去的遗憾罢了)
自己花了两个小时查了些学校网站介绍,列出来个学校推荐清单,决定推荐给外甥,但是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抉择不了,因为摆在面前太多的选择,如该选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该选择北上广,还是地方院校,是选择东部地区还是选择西部地区等等。想想很惭愧,实际自己现在也不会选择志愿,究竟问题处在哪里呢?
我不应该具体推荐给他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哪个城市......我应该把自己现在掌握的思考方法告诉他。
一、认识概念,了解什么是大学,上大学有什么用?
1、古代人怎么定义的,现代人如何定义的?国外人如何定义的?
大学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
现代大学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机构。现代的大学通常包括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下设不同学院及学系,以及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中国古代对于大学的定义已经很清晰了。
2、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的作用?
大学作用作为一种服务机构与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促进改革创新,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大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能让毕业生都找到工作么?不是的大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优良人格的养成(活出幸福)、跨界创新能力的培育(多元,团队与包容)、勇者无惧的锻炼(面对挑战,接受恐惧)、逆境能力的培养(面对低潮,创造共赢)(王伟华博士《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6094&prevID=437&subID=)
3、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
1998年政府一纸扩招令。中国大部分大学开始扩招,有些大学在10年内学生的数量翻了10被,如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数比1996年增加十一倍,教职工人数仅增加了20%,图书馆的藏书量增长了50%。新图书馆屋顶漏水,缺乏基本的电子学术数据服务,学生在巨大的餐厅里上课,专业设置扩张到国际贸易、应用心理学、英语、计算机等热门。四年的学制实际上压缩到三年,因为最后一年学生要集中精力找工作。百人以上的大课,使学生很难和教师有真正的互动。
以上是某些大学扩招后的现状。
4、什么是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是指考生在选择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与专业时,按当地规定的形式和时间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就自己的决定所表达的书面意见。
目前考生报考志愿的方式是据分填报志愿(有的地方将其称之为看分填报、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是指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主要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高考考试分数已经知道,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及考生的排序位置等重要信息也已经知道,考生可以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填报高考志愿。以前还有更坑的估分和拆分报考志愿。
二、填报志愿的方法
填报志愿的方法实际就是选择的问题,上大学是目标,但是上大学这个目标是由复杂的评价体系决定的 ,他是由几个影响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人赋予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是不同的。
普遍认为影响填报志愿的主要三个重要因素:地域、学校和专业。
地域不用说,北上广必定是核心城市,地域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
目前中国大学里主要分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类大学,总体来说说985好于211大学,211大学好于省属、市属大学。
专业方面全国教育部规定了 种专业类别,专业自身特定没有好坏,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去选择。只有不断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才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三个因素都想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是很难的选择,所以需要在上述三个因素里面,有所侧重,有所舍弃。
刚才已经讨论了,大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能找到工作的人,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应对和解决事情的人,那么学校和地域的因素应该放在首先考虑的,如果是综合性大学,那么大学的文化薰陶对自己的影响将有巨大的影响。北上广深等地,聚集的教师资源将是其他地方不能赶超的,那么在同级别学校里,北上广深的老师视野更加开阔,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个人认为可以最后再考虑专业问题,因为对于目前大学生,没有几个大学生知道自己擅长哪个?喜欢哪个?另外,从一个人职业发展来说,一辈子干一份工作,干一份职业的的情形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就更加关键了。
最后,就剩下填报志愿的战术问题了,即结合自己的分数通过以上建立的底层概念和方法,多通过网络资源、朋友等资源多获取学校和专业信息,以帮助更好的选择自己的志愿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