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45. 唐宋词解析:苏轼《行香子•秋与》

145. 唐宋词解析:苏轼《行香子•秋与》

作者: 山中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4-19 21:51 被阅读0次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译文:

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

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详细解读: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

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相关文章

  • 苏轼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似箭。似无言...

  • 行香子 秋与 苏轼

    秋风萧瑟,草木泛黄。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在盛夏最后盛放的一种花叫荼蘼,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它代...

  • 三首行香子,那些被惊艳了的时光

    宋词里,总有几首,在相遇的刹那间,惊艳了时光。今天,我想来聊聊,三首行香子。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 苏轼 ...

  • 今日份练字打卡—病起小集

    《行香子·秋与》又名《行香子·病起小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 薛本《苏...

  • 《行香子·秋与》宋·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

  • 行香子·秋与 苏轼〔宋代〕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

  • 走近宋词 苏轼《行香子·述怀》

    行香子·述怀 苏轼(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

  • 行香子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

  • 行香子.苏轼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 苏轼,行香子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5. 唐宋词解析:苏轼《行香子•秋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vu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