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会议是学校宣传政策、沟通思想、交流信息、部署工作、凝心聚力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校长,开好教师会议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如何让整个会议成为校长与教师充分交流的平台,上上下下实现同频共振?一次成功的教师会议跟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一样,需要做好以下四点准备。
在会议主题上:做到胸中有货,备好“教材”
每一次教师会议,校长都必须本着落实主题、达成共识的会议目标,做到胸中有货。
以“双减”政策落实为例,要深入推进“双减”,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增加了一个多小时,双休日也被压缩。校长必须看到教师的实际困难,体察教师的情绪,与教师共情,才能提升教师的价值认知高度,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全体教师产生“人民教师为人民服务”“公职人员为公家解忧”的积极意识。
会议正式开始前,一首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现代诗《最美的神话》,以配乐朗诵的形式渲染全场气氛。会议主题发言从孟晚舟归国讲起,讲到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封锁和打压,以及中国高精尖创新人才的缺乏,再讲到中国的教育内卷对下一代的危害,最后举出张桂梅坚守和奉献的事迹,号召大家学习她的精神。
在大屏幕上,一张旭日中托举孩子的画面充满了象征意味:为托举明天的太阳,我们愿意付出今天的努力。整个会议就像一节公开课,有课件、有朗诵、有音乐,感染力十足。
一旦教师的使命感被激发,工作的阻力就会减少很多。
在会议对象上:做到眼中有人,备好“学生”
教师会议的对象有时是全体教师,有时是班主任、新教师,校长要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会议主题和目标,选择不同的会议方式。
新教师会议需要目标激励、榜样引领、文化熏陶,而针对资深教师的哲学探讨、换位思考、价值驱动效果也不错。
还是以“双减”政策落实为例,“双减”政策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压力是不同的。对新教师和老教师而言,“双减”减去的或许就只是休息、休闲的时间,但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双减”减去的是他们陪伴孩子的时间。
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教师要牺牲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内心的不平可以想见。为此,在“双减”推进会议上,我们让教师陈述面临的困难,看见他们内心的焦虑,充分接纳他们的情绪。
学校在制定“双减”任务时,也因人施策,给予教师人文关怀。比如:尽量减少教师的托管次数,并实施调休制度;组团集体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食堂还提供“小鱼点餐”服务,每晚8个菜,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回家,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会议对象如果是活泼开朗的年轻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励他们献计献策;而对于沉稳保守的中老年教师,则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畅谈想法。如果教师们有牢骚或意见,也可以通过向“校长信箱”投稿等方式倾吐。
在会议进程中:做到手上有表,备好时间
现代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在开教师会议之前,校长一定要告知教师会议时长,并督促自己分配好会议时间,让教师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能一小时开完的会,绝不拖至一个半小时。如有其他人员发言或讨论环节,都要有时间规定,可说可不说的不说,可议可不议的不议,能一次性说清的不重复说。
如事情涉及特定人员,不搞大面积“轰炸”,择时与相关人员再议。
如果讨论形不成统一意见,即使教师们意犹未尽,也要结束讨论,不浪费时间在推倒重建的循环中。可以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待想法成熟后,再开小会商讨,或利用网络进行“云讨论”。
会议流程也要遵循现代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切忌满堂灌。校长往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话语权交给教师,让话筒在教师之间传递。尤其是政策解读、活动设计等内容,让教师们充分学习,主动解读,畅所欲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
比如,为解决个别班级放学经常拖沓这一顽疾,会议安排了“吐槽与改进”环节,各位行政领导带领教师们献计献策。
在会议结束后: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反思
每一次教师会议后,校长都应该认真反思:主题是否完美呈现?目标是否精准达成?任务是否及时下达?群众中是否有好的意见?这些意见是否有可采纳之处?
如果会议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就要反思: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哪一个因素没有考虑到?是否前期缺乏规划、准备不够充分?是否能预见会议中可能发生的争执?在今后的会议中应该如何改进?
找到会议的缺憾后,校长可以采用“打补丁”的方式,与团队中最有影响力、最直言不讳的成员一对一交流,针对会上讨论的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产生的不愉快的反应,倾听意见,着力解决。
可以多样化召开教师会议,根据不同的会议主题确定不同的与会对象。
有关办学理念、教育行为、价值判断、理想追求等主题的会议,要全员参与;事关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的修订、各项制度的拟定,也需要全员参与,达成共识,才能自觉遵守。
而一些日常事务,如班级三项评比、一周工作总结、下周工作布置、各类考试安排等,在校园数字化的今天,线上召开会议或者发个通知就可以搞定。
教师的魅力在课堂,校长的风采在会上。校长如果把教师会议当作高级别的公开课对待,就能很好地承担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一岗双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