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DISC测试运用到了另外一个同事上,得出了如下成果:
image
- 内在分析表:真实状态下的自己
- 外在分析表:希望在工作中呈现的状态
- 总结分析表:别人眼中的自己
整体分析:
贺老师的D值(整体的支配属性)相对表现较高,这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贺老师行事独断、直接。在外在分析表上,可以看到贺老师的D值继续提升(+3%),幅度虽然不明显,但依然有提升,我觉得这是因为贺老师当前在对待下属@徐同学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展现出自己的支配特质。
在I值(影响型)层面,贺老师在对外的工作层面表现有提升(16%),这说明,贺老师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更多的展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并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与努力。从总结分析表上,看到I值提升的与外在分析表上的I值高,我推测,贺老师的改进程度在他人的眼中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有印象,这说明,在当前的工作下,贺老师要有更加有表现力与说服力。
在S(稳健型)上,
贺老师的C值整体都是最高的,这说明,贺老师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事谨慎,而从图中可以看到,贺老师的「外在分析表」中的C值下降了15%,这说明贺老师的谨慎度在外在表现上,显得更加灵活。
内在分析表: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贺老师的C值是最高的,而I和S基本处于同一位置,所以根据图表,可以得出结论:
- C高I低
- C高S低
先说第一点(C高I低):
C高I低,高C特质的贺老师有着比较明显的高服从特质。
有时候被成为「小心型」特质,贺老师对自己的错误比较敏感,会反复的检查自己的工作。
贺老师喜欢纠正别人的错误,不管对方是否提出要求。
沟通的时候非常小心,很少谈及自己的私事。
再说第二点(C高S低):
贺老师对周遭环境及其中的改变有着非常敏锐的觉知
能觉知到他人的错过或者他人说忽略的细微之处
比较容易出现分心
很快会觉得无聊
再看三张表的整体相似程度:
纵观三张表可以看到,贺老师的「外在分析表」和「总结分析表」相对一致,但和「内在分析表」不太一致,这说明:
贺老师目前的行为并不是非常适合当前的工作,但是贺老师自己了解这个工作的需求,并且试图配合着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贺老师与工作的匹配问题能在短期获得解决,那么只要给贺老师足够的时间调整与优化,贺老师的「内在分析表」也会跟着适应这项新的挑战。
再来看贺老师的转换模式:
D值基本上没有变化,这说明贺老师的支配特质上,整体展现出对外一致的作风。
I值上升,由此推测,贺老师意识到目前的职位与工作需要沟通上的技巧,所以贺老师会显示出比自己在正常情况下更为明显的自信和友善态度。这种转换的效果会依环境而有所不同,如果贺老师因为此作风而感受到外界正面的响应,就很有可能会长期继续下去,而且贺老师也很可能会实际接受这种作风而成为自己真正的「内在」因素。
S下降,由此反映出贺老师在很多工作中形成了迅速响应以及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需要。这说明贺老师对自己本我的作风进行了调整,比如行为方式比以往更为灵活,反应速度比以往更为快速,但这种行事风格对贺老师自我的影响不太明显。
C下降,这说明在目前的环境中,需要展示出比贺老师在本我状况下更为独立或者自信的要素。谨慎型下降值为15%,这表现出贺老师当前的职位要求贺老师要更为独立。
关于我与贺老师之间的协作关系现状与改进
报告显示与以贺老师为主导的双方配合情形:
image
上述文字说明:
- 我与贺老师需要同时在「影响型」上强化自己,这一点需要为自己设置很多改变的计划与执行方案。
- 在未来与贺老师的共事过程中,如果我发现有问题或者不对的地方,我应该主动且及时的与贺老师进行沟通,而不是采取沉积和压抑的做法,这样将带给整个部门甚至公司带来损害。
- 就部门内部而言,需要主动关注到@徐的个人感受,在以「事情」关注的同时,还要强调对人的关注力度。
- 报告显示我和贺老师都过于强调行动本身,不爱思考战略,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只关注行动会使自己陷入无数个短期行动成果给自己带来的微小成就感之中,并不能有大的收益。这是我未来要关注改进的重心。
报告显示与以我为主导的双方配合情形:
image上述文字说明:
- 在未来的工作中,与贺老师有交集的工作层面上,需要将更多工作的细节与原因分享给贺老师,否则有可能造成彼此的误解与冲突。
- 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我觉知到贺老师的工作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的时候,可以更直接明了的说明我的态度与要求,而不是通过一些工作细节上的不断深究或者作为援引物。
- 贺老师的特质核心有支配的属性,而我自己也有类似属性,因此,当两个独立性很强的人在一起协作的时候,其关系也会体现出这种强支配性。而两个人天生都争强好胜,所以彼此之间必然存在潜在的冲突。但与之同时也要认知到,支配属性如果在双方基于内心认可的同一目标上共同展开的话, 这种关系会变得富有成效。所以,我需要进一步挖掘出我与贺老师之间在工作层面上的深度共识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