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五一假期的同时,我发现四月的生命力就像家门口海棠花一样,在月初绽放,在月末几近凋零。
三月底给自己立下的目标是早下班早回家,目标无非是早睡。但从第二周开始,还是失败了。原因表面上看是第三周儿童汉字启蒙训练营开营,工作量短时间增加导致加班,但我平均到家时间在9-11点,按理说11点半睡也是可以的,为什么做不到呢?
四月份我有一件事做得很好,就是如实地记录自己的时间。为了方便,我用的是时间块App。通过回顾,我发现自己存在几个问题:
1. 到家后刷手机。
有一个小时的不想动时间,便用刷手机来打发。可能是浏览白天没来得及看的群消息,也可能是在工作群里回复用户消息。模糊了工作界限,反而让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放松了警惕。
![](https://img.haomeiwen.com/i3681781/443dc5a3b0286f6e.jpg)
2. 对于真正要做的事重视程度不够。
每周四要做演讲,但往往周四也会是我工作最忙的一天。这个规律我之前就发现了,但还是没在周三引起重视。很多时候都是周四临时做,让人看上去我即使非常忙也会坚持完成演讲。但问题是,明知周四忙,周三干嘛去了?
3. 对于睡觉这件事不够热切,没养成习惯。
我有朋友,真的就是到10点打哈欠,11点必须睡觉的类型。生物钟可能是一方面,但我发现他回家以后,所有的事都是围绕着睡觉做的:洗个热水澡、换上舒适的衣物、手机丢一边、拿出一本每天读一点的书。他觉得回到家就能准备睡觉,多美好呀!睡前的仪式便都充满了意义。而我呢?还没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而且准备睡觉前还会一直恋恋不舍今天。
4月的第二周演讲,我讲了习惯的形成这个话题,其实正好可以用在自己的睡觉习惯上。
我给自己几条可以操作的建议,要尝试了!
1. 到家先收拾,屁股不粘凳。
到家直接进入洗漱或者简短收拾,不也是一个放松的方式吗?况且,刷手机并不能真正地让人从紧张的脑力劳动中放松,眼睛还疲惫地超负荷工作。用10分钟收拾收拾家里,洗漱,再来5分钟冥想,也就半小时的时间,这可比刷半小时手机来得让人愉悦。
2. 手机不带入卧室,10点半说拜拜。
这几天,我试着提醒社群的用户尽量不在很晚的时候说话。在夜间收到留言也尽量不回。其实别人的习惯,也是靠我们的坚持养成的。如果他知道你是个10点半以后就不会回复的人,那明早再回又有什么关系呢?仔细想想,这些事情有这么重要吗?并没有。
以前我带手机进卧室是怕自己早上闹钟响了按不掉,太吵。现在买了个闹钟,用了几次挺好!
3. 找到习惯的触发点和奖励,培养习惯。
设置一个10点半的闹钟,让自己进入睡眠准备阶段。以前我总是说说要早睡,这次是真的设闹钟了。奖励这件事,我想,如果早起感觉神清气爽,一天从精力充沛开始,就是对早睡最大的奖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681781/fd83dc3e43692a15.jpg)
最后,多说两句,这个月坚持的事不多,有两个亮点和大家分享!一是持续做时间记录,自己回顾时才发现价值所在。二是工作上也整理了不少流程文档,使得这次训练营开营仪式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家长们活跃度很高,是个不错的开端。
五月份就先从早睡开始吧,把四月失去的精力在五月补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