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里有一个说法,人的一生有四种未来:从光明到光明;从光明到黑暗;从黑暗到黑暗;从黑暗到光明。
真是很有道理。细细品味起来,人这一生跌宕起伏,恐怕比理论还要复杂得多。不过大体上这个模型是够用了。
从光明到光明,从黑暗到黑暗,听上去比较容易,因为这个过程比较自然。从光明到黑暗最可惜,从黑暗到光明则最难得。
一对夫妻生下两个儿子。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父母感情破裂,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母亲离婚后把大儿子带在身边,后来毕业后工作、成家,活得比较滋润。而父亲再婚后,把弟弟送回老家。几年后接回身边居住,发现弟弟已经一身痞气,不服管教,很早辍学,总是小偷小摸或者打架闹事,不断地重复着进去、出来、又进去的游戏。第一次见到兄弟俩,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好几岁的弟弟显得苍老十岁,而且神情也比较拘谨。他见到多年未谋面的哥哥和妈妈,这个大男人泣不成声地问:妈妈,为什么你不要我了?!妈妈哭着解释了当年无法母子相见的隐情,最终弟弟释怀。
未被母爱照亮的童年经历,让弟弟曾经迷失自己,误入歧途多年,做过很多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但是时光不能倒流,有些错误无法反转,有些体验无法再现。但我们不能止步于追悔莫及,因为没有帮助。只有改变观念,活出新的样子,才是最优策略。
童年是我们弱小到只能依靠父母才能生活下去的时期,但童年的创伤经历可以在成年之后运用自己的力量进行修复,这是一场修行,也是一场人生修炼,我们要主导自己。假如生活并没有给你一个光明的童年,这不是你的错,你至少要从中学会珍爱自己,接受不被爱和不被祝福是很痛的,但是我们至少还有自己,而且我们深深地理解自己,更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修复童年的创伤,体会天伦之乐。对生活充满希望,你才有可能活在希望中。拿父母的不幸或者局限性来束缚自己,你就跳不出父母的轮回。虽然人天生爱父亲爱母亲,但你不需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忠诚。因为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叫做过好自己这一生。
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自己,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成年人有责任为自己选择负责,因为你不是蝼蚁只能依靠本能生活,你是人,是最具智慧的生物,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如果过往令你不堪,试着放下评判。如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新的生活,你需要做一件事:养成健康的新习惯。改掉过往习惯是难的,但是养成替代性习惯是可行的。比如运动的习惯(人在运动时会分泌快乐元素)、积极思考的习惯(正面解读)、感恩的习惯(从感恩自己开始)……
最后,要有耐心。一个改变的周期,至少要用七年来衡量。所以不妨设想一下七年后自己生活的模样(越形象具体越好),然后就按照这个形象来生活吧!成为,做到,拥有。就是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