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老吴都会在手机app上观看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直播,因为喜欢这种一个人在演播厅讲上4个小时霸占舞台的感觉。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中,罗胖推荐了好几本书,《中国优势》就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讨论中国的科技创新该怎么做,当一本书的写作从问题出发后,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致力于向读者阐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所以从全书的构架可以清晰看出写作逻辑,首先是说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史以及一般规律,然后剖析这根科技创新链条上各个参与者,并且分析幅射出来的生态环境里各个对象是如何运行的,最后再探讨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应该如何发展。
在读到开篇之后,作者就明确给出了科技创新的一般规律,即“科研-研发-量产-市场”,并且高度肯定了企业家在这条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企业家发挥出识别、融资、制造和销售等重要的技术转化环节的话,任何一项高校的科研成果都无法成为生产力,只能呆在实验室。而最高效率的科研也只有通过高校的智库来对接才能实现,企业毕竟是进行技术转化的地方,如果说让企业变成自主研发+技术转化于一体的模式,不是说不行,而是这样做的效率会很低,无法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甚至本身都不靠谱,因为“劳动分工”和“相对优势”理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这样是不是就给出我们做企业的朋友们一些很好的启示呢?多去链接高校智库,尽量保证分工明确,同时找到各自的优势来发挥。但在这种科技创新的背后,企业家也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很多科技企业不是“死”在研发的路上,而是“死”在研发完成后量产的前夜。小伙伴们,给企业家们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